文档详情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与思考.ppt

发布:2017-09-26约字共1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 问题与思考 李春辉 高中新课程实施一年来,有喜有忧。 在行政推进上,力度大,措施有力。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出台配套文件,组织培训,设立“样本校”,创办课改网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在课堂教学上,变化不大,课程改革步履维艰。 现状 课程方案是新的,课程表是旧的。 教材是新的,教学方法是旧的。 基本上是“涛声依旧”。 你改你的,我教我的。 学校与教师的困惑: 新课程有许多亮点,也是难点,困扰着学校和教师。综合实践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如何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如何上;校本课程如何开发;如何开设选修课,如何指导学生选课,如何排课;教学班、行政班如何管理;如何重建评价制度,如何评价学生,如何评价一堂课,如何评价教师,如何评价学校。等等。 课程给教师留下很大的空间,教师却难于把握和施展。 三年后高考考什么,怎样考?现在教什么,怎么教? 教学层面上的问题: 高初中课标不衔接 高初中教材出版社不同 模块间内容系统性不强 配套练习“不配套” 有些学生初中基础不扎实 把握不住课标(广度和深度) 以现有高考要求进行新课程教学 课堂教学形式化、低效化 教师普遍反映: 教学内容多,课时不够用 新课程的实践与 专家的课程理念相距甚远 课改专家可以不考虑高考,一线教师必须面对高考。 课改专家可以不考虑师资状况和办学条件,学校的师资紧缺、学科不配套、教学仪器不足却严重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 课改理论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原因: 认识不到位:教育理念没有根本转变,或根本没有转变。 责任不到位:高中课改是 “第一把手工程”。 保障不到位:有的学校,教师手中连《课标》都没有,更不要说实验仪器 和多媒体设备。 宣传不到位:舆论氛围不浓,家长认同度不高。 引领不到位:缺少专家的专业指导。 政府行为不到位:缺乏政策支撑、经费投入不足 最麻烦的是:教师的素质适应不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预料之中 课改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不能责备我们的校长,更不能责备我们的老师。 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克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一定要做。 高中课改势在必行、非改不可。 必须做好。 高中课改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一、教学常规管理是课程改革的保障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指导和规范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制度,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根据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制定各方面的常规要求。 只有以教学常规改革为切入点,以新课程的理念制定教学常规,让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成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使广大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 课改前后的教学常规比较 教学常规检查发现的问题 没有写教案上课 没有带教案上课 随意旷课 作业批改应付了事 没有批改作业 备课、批改作业是教师的本分(职业要求) 当农民要有锄头、粪箕 当教师就要备课、批改作业 有的教师说:我没有备课比 你有备课上得好 这是个别现象、特殊现象。 个别不能代替一般,特殊不能代替普遍,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如果是普遍现象,还要备课干什么? 我想问几个问题? 你没有备课,课可以上得好;如果你备课了,课不是上得更好? 你为什么只满足于“好”,而不追求“更好”? “更好”不是比“好”更好? 课堂是生成的,还要不要预设? 教师甲: 我们预设的不是一些束缚学生思维的框框,不是预设学生学习的“标准答案”,而是预设怎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预设怎样广开思路学习,预设课堂的各种变数。 教师乙: 课堂上的生成应该有个度把握问题,否则,就会从过去的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转换为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也可能越走越远,只是这个度不太好把握,说明新课程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需要老师不断地学习,增强自己的教学智慧。 教师丙: 生成的处理确实是一种智慧,不能轻易地从别人那儿传输而来,弄不好就是画虎类犬,东施效颦。智慧不可传授但完全可以启发与唤醒,从别人的范例中往往能获得启示,而且,智慧的处理不可能凭空产生的,研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课堂教学是生成的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 预设使生成更精彩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有的教师说:过去,我们备课主要备怎样呈现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备课主要备学生活动,把内容渗透在活动中,把目标渗透在活动中。 “备课” 与 “写教案” 课重在于 “备” 教案一定要写,但不重在于 “写” 在教案上,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 ?为什么要写好教案? 教案是具体的课时计划,是实施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是课堂活动的备忘。 教案是使教学系统化、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