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网络时代对科学、人文和兴趣互动的感受.ppt

发布:2017-09-25约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李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金三角 -网络时代对科学、人文和兴趣互动的感受 开宗明义 每个人都有很多兴趣 通过网络互动(我们为什么博?) 我的“人文”之路 开宗明义 我的金三角:自然与生产毒品的缅甸金三角 无关。 科学 人文 兴趣 科学-职业,同时也是爱好 人文-说起来挺玄乎,其实就是小时 候写日记的延伸 兴趣-一个人的兴趣不多,可能就是 一个无趣的人 “非著名”作家王小波说过: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 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 功。 他反对一个无智无性无 趣的社会,智性趣是王 氏三角,我个人很赞 同。 还有一种说法,生活有三个阶梯: 物质生活 文化生活 心灵生活 如果我要用烂熟的词汇来对应,就是 真 善 美 真-科学;美-人文和艺术;善-道德和宗教,也许包括爱情,这和智性趣也有对应。 以上是我对我的金三角的溯源,我承认目前 我有点迷失: 2.每个人都有很多兴趣 除了极少数无趣的人,每个人都有很多兴趣。 我自己的兴趣,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还喜欢看足球赛(限于电视),养观赏鱼,偶尔写点诗-这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 这些兴趣,表面看起来与我的研究无关。 我们这一代人和你们这一代人不一样,我们中学毕业的时候,文革结束不久,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没有机会培养许多有益的兴趣,如音乐,绘画,等。 成人之后,由于学习、 工作的压力,使得很 多人虽然成功,生活 却是枯燥乏味。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 最多干过: “从小就一块偷幼儿园 的向日葵,从楼上往 过路人身上吐痰玩,多 美好的童年啊”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台词 年轻时虽然无忧无虑,长大了身上出现明显的不足。 这是all work, no play的结果 我自己博客的首页(): 因为我自己写博客的关系,我在网上常看到 学物理,学数学,还有其它学科的学生的博客: 例1:一位在网上非常活跃的研究量子计算的同学 例2: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博士后 例3:一位在中国工作的英国博士后 例4:我的一名学生,文字很美 3. 通过网络互动(我们为什么博?) 2001年,我在网上写第一篇网文的时候,中国的网民人口是2千万余人,到了2007年1月,网民人口达到1亿3千7百万,占总人口的10.5%。 因为网络,地球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张家长Smith家短可以在地球的一端瞬间传到另一端。 下面是最近的一项统计 毫无疑问,利用网络学习、传播知识、掌握必要的话语权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功课。 博客作为网络相对新的现象,地位越来越高。博客的重要功能是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新闻和知识以及承载其它各种文化现象的重要一环。 截止2006年11月,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跟踪了6千万个博客。 博客的发展经过了一下模式: 私人主页 在线日记 博客 最早的英文博客应该起始于1994年,这样的网络作者将自己称为日记作者、新闻记者、escribitionist,现在则叫blogger,博客。 单词blog来源于weblog,幽默地将后者拆成 we blog。 中文博客这个词是音译,我觉得含义应该看成是: 通过网络成为博学的人。 第一个将博客引进中文世界的是博客网(),始于2002年8月。 第一个博客网的首页 不难看出,门户网站的博客首页完全是传播八卦或者是名人秀、名人打斗的地方。 新浪是名人博客的始作俑者。 我很难在那里看到有益的博客。 下面看一下最近的一个首页情况。 不过,我个人以为,在我们做好我们自己的博客的时候,那些八卦博客网站也不妨成为我们茶余饭后消遣的地方。 感谢以新浪为首的博客首页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的另外一个三角: 作秀 谣言 恶攻 或者: 性 谎言 录像带 我写博客的主要目的,是记录自己的一些当下的想法,向别人特别是学生指出目前我关心的是什么,同行最近的工作中我觉得什么比较值得注意。 后来我的博客逐渐演化,从相当专业的博客变成也谈科普,谈我的其它兴趣如文学、足球(特别是去年世界杯期间)、电影,等等。 我不另行写我关于科学博客的看法,只引用我在博客上写过的一段话。 我从科学博客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