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理念与策略.ppt

发布:2017-09-26约字共9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理念与策略 省继教中心 王祖琴 ?(027 2003.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 分成三段说—— 关于中国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理念 课程改革的策略 第一部分:关于中国基础教育 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教育? 学习知识的过程永无止境,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终身继续工作之中和之外学习的动力和 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历史,不能激发他们对语言、对文化的热爱,如果学习物理化学,不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渴望,不能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那么,无论学生背诵了多少名篇绝句,记住了多少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掌握了多少公式定理,这种教育也是失败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 一个解不开的情节 大学生真的失去了想象力 一个画圆想象的实验—— 一位老师在一所幼儿园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小朋友们,你们想象一下,这个圆可能是什么?”结果在两分钟内,小朋友们说出了22个不同的答案。 这位老师拿同样的实验到大学一年级去做,要他们 想象一下黑板上的圆可能是什么。结果几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同学发言。老师没有办法,只好点名请班长发言。班长慢吞吞地站起来,迟疑地说:“这——大概是个零吧。” 学习方式仅仅是一种方式? 一个值得深思的调查结果—— 90%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调查、收集资料来源和写调查报告这样的学习方式 如果一个学生在经历了9~12年的学习后,却 从未自己独立阅读一篇课文或一个概念; 从未对课本、老师提出过质疑、怀疑; 从未提出不同于课本、老师的独立见解; 从未苦苦思索过某一个问题; 从未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探究、解决过问题; 从未有过刻骨铭心的激动不已的学习经历和体验…… 这已不是学习方式问题,甚至也不单是学习问题,而是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了 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 中国基础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是阉割个性的、控制取向的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浸泡法) 教师主体塑造学生客体依然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导价值观。 变化与挑战 核心竞争能力是什么? 据统计自1964年以来美国人获诺贝尔奖的占世界各国获奖人数的一半。 近几年来,西方世界一些最主要的科学成果60%是由美国首先研制的,70%首先在美国应用的。 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称,美国在27个关键技术领域中取得24个领先地位 中国的教育应该有一些变化,这个变化不是因为过去的教育完全是错的,变化的需求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是适应形势的变化。 教育——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要到哪里去? 我在哪里? 2001年6月,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以此为标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实验区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课堂活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学生变得爱学习了,学校成了学生向往的地方。学生的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第二部分:课程改革的理念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 理念应该指的是理想和信念,是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的主观追求,换句话说,理念可以用“我们要如何”这样的句式来加以表述。 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新课程的各科课程标准都有自己的理念,它表明了我们在编制课程标准时要努力追求的东西。 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一个老话题:教育目的 一个是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作准备 是为受教育者自己的发展和未来的幸福生活作准备 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课改专家说:更重要的是人是教育的目的 是人的价值生命的实现,是现实生活的幸福,是寻求可能生活并努力去体验这种可能生活 追求成功,还是追求幸福? 成功的孩子人生未必幸福 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寻求一条最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让儿童在追求成功人生的路途上享受人生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全体学生的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