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1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 袁隆平 一个属于中国 也属于世界的名字 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具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培养杂交水稻过程中,他利用了哪一种变异的原理? 一、杂交育种 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例1: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小麦(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ddtt),如果你是袁隆平,怎样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ddTT)? 想一想:植物杂交育种的方法 以下是杂交育种的参考方案: P 高抗 矮不抗 F1 高抗 F2 DDTT ddtt DdTt ddTt 高抗 高不抗 矮抗 矮不抗 ddTT 矮抗 ddTT ddTt 矮抗 ddTT 矮抗 矮抗 矮不抗 ddTt ddTT 杂交 自交 选优 自交 F3 选优 练习1:某作物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Aa和Rr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今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纯种,人们希望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最少的世代内培育出矮秆抗病新类型。应该采取的步骤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高秆抗病与矮杆感病的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 F1自交得到F2 在F2群体中选出矮杆抗病的植株 一、杂交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方法: 优点: 方法简捷,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即“集优”,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缺点: 育种所需时间较长,只能进行本物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杂交,杂交后代易出现性状分离,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 应用: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纯种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杂交→自交→选优 自交 杂交育种不能创造新的基因,并且所需时间要长,那有没有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并且需要时间相对要短的育种方法呢? 二、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等)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太空育种 空间生命科学: 高真空(10—8pa) 微重力(10—4g) 强辐射(尤其是危害性极大的HZ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