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8章资产负债管理讲解.ppt

发布:2017-02-11约1.68万字共1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制定《办法》的基本思路是: (一)定性与定量监管要求相结合 《办法》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指引》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定性要求,促进了我国银行业建立全方位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体系,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二)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视角相结合 此次金融危机证明,市场流动性状况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有重大影响。尽管许多银行资本水平充足,但仍因由于流动性不足而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其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存在明显缺陷,未能有效实施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金融危机还反映了市场流动性状况可能迅速逆转,流动性萎缩状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鉴于此,《办法》将宏观审慎视角引入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中,要求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密切跟踪研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调整和金融市场变化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监测分析市场的整体流动性状况,尽早发现市场流动性紧张、融资成本提高等迹象,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中外资银行监管要求相结合 《办法》统一了中外资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以建立覆盖中外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完整制度框架,同时也针对外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做出了一些规定。 主要内容:共4章64条,4个附件。 第一章 总 则 主要明确了流动性风险的定义,明确了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机构实施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总体要求。 第二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 提出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框架,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等基本要素用进行了具体规范。 提出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应当涵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整体模式以及主要政策和程序。 包括:     (一)现金流管理。   (二)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 (三)流动性风险限额。   (四)负债和融资管理。   (五)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   (六)压力测试。   (七)应急计划。   (八)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管理。   (九)跨机构、跨境以及重要币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十)对影响流动性风险的潜在因素,以及其他类别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 第三章 流动性风险监管   提出了流动性监管的指标、流动性风险监测、流动性风险监管方法和手段。 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等流动性风险新监管指标,并提出了涵盖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情况、负债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及市场流动性等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分析和监测框架。 流动性覆盖率是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 含义:银行保留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必须能满足未来30天流动性负债的兑付要求。 净稳定资金比例是引导商业银行减少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的期限错配,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满足各类表内外业务对稳定资金的需求。 稳定资金是指在持续压力情景下,能确保在1年内都可作为稳定资金来源的权益类和负债类资金。 所需的稳定资金等于商业银行各类资产或表外风险暴露项目与各类资产或表外风险暴露项目需要由稳定资金支持的价值比。 商业银行的净稳定资金比例应当不低于100%。 含义:商业银行必须有与表内外资产风险等额的1年内稳定的资金来源。 (2)某银行有1亿元可转让存单,每年付息6%,期限2年,计算持续期。 D= 1.943年 3、持续期缺口 持续期缺口等于资产持续期减负债持续期乘以资产负债率。 DGaP=DA- μDL 用途: 保护银行资本净值免于利率变动的风险。 持续期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如果资产负债持续期不匹配,利率变动就会引起资本市值变动的风险。 持续期缺口的三种情况: (1)缺口为零:此时银行资本净值利率免疫 缺口为零的条件: 资产加权平均持续期 =负债加权平均持续期×(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DGaP=DA- μ DL μ=负债/资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