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党政机关公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请示的特点 4.行文目的的期复性。 请示的行文目的是请求上级批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要求做出明确答复。上级机关收到下级机关的请示后,无论同意与否,都有责任和义务尽快地予以办理和答复,避免贻误下级机关的工作。这是上级机关和下级机关在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前提下的共同要求。有请必复是上级机关处理请示与报告两种文件的重要区别。 (三)请示的种类 根据请示的用途以及行文目的的区别,请示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请求指示类的请示。 2.请求批准类的请示。 1.请求指示类的请示 下级机关对有关方针、政策不甚清楚的问题,对执行政策中遇到的困难和新情况需要变通时,对现行方针、政策、法规等有疑问时使用的请示,核心是要解决“我们请求应当怎样做”的问题。 例如政策规定难以把握,工作中遇到新的复杂情况等,需要请求上级给予明确的解释与指示。行文中,要写明本机关的意见或建议,以便上级机关批复时参考。如《关于〈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总会计师”是行政职务或是技术职称的请示》、《××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交通肇事是否给予被害人家属抚恤问题的请示》等。 行文中写明难以把握的难点,和本机关的意见与建议 (三)请示的种类 2.请求批准类的请示 下级机关就某项工作、某个问题请求上级机关给予审定、核准、认可时使用的请示。核心是要解决“我们请求能否这样做”的问题。 这是请示中最普遍的一种,即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班子调整、财务预算、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的处理问题上,本单位无权解决,请上级机关进行审核批准。上级机关如同意则用“批复”行文回复请示的机关,或给予解决或准其行事。 行文中需要把有待批准的事项阐述清楚,必要时应当采用附件形式,提供有关事项的完备材料,以便上级机关审核批准或了解有关情况。 如《××省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帮助解决××半岛严重干旱缺水问题的请示》等。 十、报告 (一)报告的适用范围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 2012〕14号)之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二)报告的特点 1.陈述性。因为报告一般以反映情况为主,只要将本级、本地的工作情况、做法或经验、问题和建议告知上级机关,使下情上达就行了,所以多为陈述性。 (二)报告的特点 2.内容的真实性。写报告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向上级机关反映和提供真实情况,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对于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况、数据等,都要经过仔细核实,确保准确无误。 2014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O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O.1%。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相互匹配。 (二)报告的特点 3.行文的时效性。因报告是下情上达的重要工具,行文要迅速,以便上级及时掌握情况以作出决断,以免贻误工作。 (三)报告的种类 1.从报告陈述的内容分 (1)工作汇报性报告。向上级机关或重要会议汇报工作情况的报告。 (2)情况反映性报告。专门向上级机关反映某种情况,包括日常工作动向、新近发生的事件、临时出现的重大问题、重要的工作成果等的报告。情况报告不仅在会议上使用,平日也常用,例如,吉林省在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抗洪抢险工作告一段落后,向国务院写了一份《关于抗灾自救工作情况的报告》。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年春季)》 报告回顾了2013年及2014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稳定了企业信心,推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份额提升、结构优化。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14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数据表现不佳,主要是由于2013年同期套利贸易垫高了基数。剔除基数因素,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体符合预期。 报告认为,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趋于改善,中国经济开局平稳,中国外贸具备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但中国外贸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