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工艺精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编制依据:
本检测工艺是根据以下文件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多年检测的经验和公司实际情况编制的:
1、JB4730-94《无损检测》;
2、GB12337-1998《钢制球形储罐》;
3、GB50094-98《球形储罐施工验收规范》;
4、GB150《钢制球形压力容器》;
5、《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及国务院第44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本工程射线采用γ射线全景曝光检测,本工艺只适用于西宁两座2000m3球罐γ射线检测施工。
2.人员资格和职责:
2.1 从事射线照相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Ⅰ级证书具有独立操作权;Ⅱ级证书具有评片和签发报告的权利,并有责任指导Ⅰ级人员;Ⅲ级证书具有审核和仲裁Ⅱ级人员技术工作权,并有责任指导Ⅰ、Ⅱ级人员。
2.2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低于1.0。
2.3 射线人员应努力学习专业理论和技术法规,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2.4 射线人员应严格坚持质量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忠于职守。
2.5 认真做好探伤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
3. 安全防护:
3.1从事本工程的射线放射人员,根据GB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以及国务院44号令的有关规定,进行安全防护培训。在放射工作中备有剂量测试器具,对透照环境的照射率和个人计量进行监控。
3.2 现场检测时,应设置安全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警示标志,进行检测作业前应交安全线内的无关人员清除后才能进行射线检测作业,夜间应设红灯,以防他人误入。
3.3安全距离可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
RX = AKr/2δTHP
式中:A — 拍片时γ射线源的强度
Kr — 常数,Ir192:Kr = 32.9×10-14C*mm/(h*Kg*Bq)
Th — 射线半价层,mm,钢的半价层为10mm
P — 安全剂量限值
δ — 球罐壁厚
3.4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每人佩带个人计量仪,其计量每季度送徐州卫生防疫站检测一次。
3.5出源或收源时应采取剂量检测仪进行监测。在发现γ射线源遗失或发生意外事故时,应急时保护现场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3.6严禁在γ射线放射工作和储存场所进食、吸烟或储藏食品。
4.检测时机
4.1检测时机应在球罐整体热处理前,并且在焊接结束24小时以后。
5.仪器设备选择
5.1?一台Ir192γ射线源机,源活度为100Ci。
5.2一台X射线机,型号为EX-300GH-3型。
5.3自动洗片机一台,型号为X430。
5.4超声波探伤仪二台,一台型号为PXUT-26型,一台型号为QKS-958型。
5.5黑度计一台,型号为TD-210。
5.6观片灯1台,型号为TH-100A。
5.7剂量仪4台。
6.透照方式及射线照相质量等级
6.1采用γ射线全景曝光检测。
6.2射线照相质量等级应符合JB4730-94标准中AB级的要求。
7.胶片、暗袋、增感屏的选择
7.1采用天津Ⅴ型感光胶片,规格为360×80mm。
7.2采用规格为360×80mm磁性暗袋。
7.3增感屏采用规格为360×80mm的铅箔增感屏,前后屏厚度均为0.1mm。
8.焊缝表面要求
8.1焊缝及其边缘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测,对有可能掩盖缺陷或缺陷相混淆的情况,如弧坑、凹陷、焊瘤较深的焊道沟槽(多道焊时),高度突出的焊波、飞溅、熔渣、严重的机械损伤及其它外来杂物,应加以消除和修磨。如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发现焊缝外观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现场监理处理后才进行拍片工序。
8.2焊缝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处理。
9.检验程序
9.1在接到监理公司检测指令后,随即依照指令对焊缝进行射线检测,应并在监理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将检测结果报送监理公司。
9.2检测人员在接到监理指令后,应对工件的结构、坡口形式、焊接方法及管壁厚度等进行了解,并核对监理指令与所透照工件是否相符,核对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焊缝编号、管壁厚等。在对焊缝进行射线检测前应对焊缝外观进行检查,外观不合格有权拒绝检查并立即通知监理公司,等施工单位整改合格后重新进行检测。
9.3每张底片必须有初评、复审工序。对底片评定质量,探伤技术负责人应进行抽查审核。对因片质不合格或曝光不足等原因造成底片需重拍或补拍的,应通知监理公司并及时组织力量补拍,既要坚持不合格底片坚决不用的原则,也不能因检测公司的原因耽误报送检测结果。
9.4对需要返修的焊缝由评片员填写返修通知单,及时送交监理公司。
10.透照标记和布片规定
10.1如现场监理没有特殊要求,各带的编号为:上极带为F、上寒带为D、温带为B、赤道带为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