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细胞学联合病原微生物检测筛查宫颈癌的临床应用研究.pdf

发布:2021-09-27约1.23千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细胞学联合病原微生物检测筛查宫颈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细胞学联合病原微生物检测筛查宫颈癌的临床应 用,了解肿瘤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011 年11 月—2013 年11 月前来我院检 查的100 例宫颈病变患者,采用液基细胞学和人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沙眼衣 原体、解脲支原体DNA 进行检测,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 )以上病变,诊断阳性者以阴道镜活检诊断相对比。结果:经检测, 细胞学检测出21 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18 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 (LSIL )、14 例鳞状细胞癌(SCC )、19 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 ),8 例腺 癌等,阴道镜活性检测出结果与细胞学检测结果一致,PCR 荧光检查的结果为: 人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 DNA 感染例数分别是 20 例、11 例、21 例、15 例。结论:细胞学联合病原微生物检测是宫颈癌筛查的重 要手段,能有效检测出宫颈癌及其癌变情况,此外,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 变的主要因素,及早诊断出患者宫颈病变情况,有利于患者及时治疗。 标签:细胞学;病原微生物;宫颈病变;检测 在筛选宫颈病变的过程中,主要以巴氏涂片细胞学作为其筛查方法,在很大 程度上降低了宫颈癌患者的死亡率[1]。然而,巴氏涂片细胞学在筛选过程中, 由于采样误差较大、不满意样本等,在筛查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假阴性诊断率, 不利于患者的治疗。细胞学联合病原微生物筛查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筛 查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诊断率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当中。本次研 究特选取2011 年11 月—2013 年11 月前来我院检查的100 例宫颈病变患者,对 患者在使用细胞学联合病原微生物进行诊断,探讨其在宫颈诊断中的意义和价 值,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 年11 月—2013 年11 月前来我院检查的100 例宫颈病变患者, 患者年龄在24—70 岁之间,平均年龄(45.3±2.1 )岁,患者未参加过细胞学检查, 排除了子宫切除、宫颈锥切患者。患者依次做液基细胞标本采集、乳头瘤病毒 (HPV )、疱疹病毒(HSV—Ⅱ)、沙眼衣原体(CT )、解脲支原体(UU )DNA 检测,同时行阴道镜检查病取活检。 1.2 方法 1.2.1 液基细胞标本采集 采用塑料刮板和颈椎刷,收集患者宫颈外口和颈管脱落的细胞,将收集好的 细胞放进盛有ThinPrep 细胞保存液中,经ThinPrep 2000 处理后,制成薄层细胞 涂片,采用酒精固定,巴氏进行染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