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礼仪规范概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带班教学 守时——按时上下班、按时作息、按时参加各类会议。 坐姿——面对幼儿坐姿端正,双腿并拢,上身正直,双手自然摆放,左手搭右手放在膝盖上。 站姿——身体正直,挺胸抬头,两肩向后拉,提臀收腹,双腿靠拢,双手自然垂放,或交握在腹前。 指示——指示幼儿行动时用语言加手势提示,或牵着幼儿的手进行引领指示。 师幼互动——热情温和、积极应答、仔细观察、不断提示、给于评价、鼓励欣赏。 教学授课——做好准备、教学具摆放有序、控制时间、讲解清晰、生动有趣。 * 5、日常办公 遵守时间——按时上下班,有事(病)请假,带班不离岗。 升旗仪式——立正、表情庄重、不说话、行注目礼。 学习开会——准时到会、专心聆听、认真做笔记、真诚交流、手机静音、适时鼓掌。 下班巡查——轻进轻出,尽量不打扰集体教育活动,不聊天、不聊电话。 使用物品——轻拿轻放,节约水电,按需用电,及时关水。 * 阳光培训 阳光培训 幼儿教师的礼仪规范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 中国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 礼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五年》) 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 “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作为道德规范,它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礼教”;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辈,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作为一种伦理制度,“礼教”在历史上曾起过消极的作用;但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礼貌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因民族、性别、长幼差别而异。 * 礼仪的基本原则: 一是敬人的原则; 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 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 教师礼仪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如何表现教师应有的气质与风度 * 音容笑貌 举止文明 作风正派 知识渊博 风度儒雅 衣着发式 教师礼仪包括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 教师礼仪 1教师的行为举止(气质、自信、涵养):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目光: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 站姿: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手势: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 教师的言谈(文明话、现代话、直白话): 表达要准确 音量要适当 语言要精练 风趣、幽默 * 语言互动 声音美(音调、速度适中,发音准确) 谈吐美(表情专注,动作适度) 境界美(高雅) * 教师谈话禁忌 忌粗口 忌训斥 忌侮辱 忌讽刺 忌妄言 忌乱言 * 教师服饰 实用 审美 地位和身份 * 教师着装的要求 区分性别 年龄有别 考虑形体 注意场合 考虑时尚 讲规则 * 以教师身份面对他人时注意 忌脏、乱、破、杂 忌露、透、紧、小 * 教师的首饰: 数量 质量 搭配 * 教师的仪表(衣着、发式、举止、姿态) 干净 整洁 文雅 美观 检点 * 教师课堂礼仪 坚守岗位 完成任务 循循善诱 文明礼貌 有求必应 不厌其烦 * 社会交往礼仪 摆正位置(角色、身份) 端正态度(接受、宽容) 掌握技巧(沟通技巧) 会客 谈话 接打电话 握手 * 晨检 发 面 手 足(鞋袜) 服 饰 味 情 * * * 得体的穿着体现良好的职业素养 礼貌的语言体现深厚的文化素养 优雅的举止体现优秀 的品牌意识 生动的表情体现热诚的服务意识 * 一、精神面貌篇 教师的精神面貌,是教师形象的灵魂。幼儿园教师的精神面貌,应给人以朝气蓬勃、振奋昂扬的形象。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备以下的心理素质和品质: 心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