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评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评价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谭慧英
邮编:523005 email: dgzxthy@
所谓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生物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生物信息,应用生物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关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研究性学习既可作为一门课程独立开展,也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下面笔者将结合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并相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一、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可用图1所示的流程图模式:
图1 课堂研究性学习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交流与协作,强调检测与反馈。网络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基于此,一方面是讲课不要占用很多时间,而需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读书、思考、讨论、实验等;另一方面,讲课只是讲授知识结构中的主线,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内因发挥作用,使他们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共同对学习内容进行考察、协商、辩论,这样,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原则,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检测反馈的信息可及时调整,指导教学。师生的活动如下:
教学案例:《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学生活动:每个班组成四个授课小组,前两组讲《细胞中的糖类》每组十分钟,后两组讲《细胞中的脂质》每组七分钟。其它同学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并对授课同学的表现做出评价,同时也进行自评。不参与授课的同学,完成一份《食物中的营养》的调查报告。
教师评述:每组讲完之后,老师作简要评述,给予表扬,同时对个别知识点上的错误进行更正,最后回收学生的听课记录和评价表,并将事先准备的讲义发给学生,以供学生查漏补缺。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作为课堂学习的总结和延续,老师选出一些优秀的调查报告在班级的学习宣传栏中展出,将参与授课的学生的课件挂放在学校生物科组的网页上,供大家借鉴学习交流。
听课记录和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听
课
笔
记 授课小组成员 课题 细胞中的糖类 总评 A B C D 知识的准确性 讲述的条理性 教态的自然性 课件的美观性 听
课
笔
记 授课小组成员 课题 细胞中的脂质 总评 A B C D 知识的准确性 课件的美观性 教态的自然性 讲述的条理性 自评 对本节内容掌握情况的自评 内容 糖类的种类 糖类的作用 脂质的种类 脂质的作用 自评 我的疑惑 二、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特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恰当地确定课题,由教师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背景材料或者获取途径,让学生自己拟订研究方案、实施步骤,在课内外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生物现象、探索生命规律。学生可沿着“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搜集资料和数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思路开展学习活动。
设计的原则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遵循基本的实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求最佳的实验方法,或通过研究性实验,来证明某些观点或探求某些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程序如图2:
图2 实验课研究性学习一般步骤
教学案例:《探究酶的特性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学生活动:成立探究小组,选择探究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展示交流,完善方案后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得出结论。
学生的实验设计:
小组合作评价表:
班别 组号 组长 制稿人 讲述人 活动时间 高一 班 第 小组 第5—6周 小组成员(注明学号) 参与的活动内容 参与程度 参与态度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参与程度:A、(全程参与)B、(部分参与)C、(很少参与)D、(不参与) 参与态度:A、(很积极)B、(积极)C、(一般)D、(消极) 探究方案交流记录表:
组号 问题的探究价值 假设的合理性 实验方案的科学性 展示效果 对该方案的质询问题 材料用具选择恰当 实验设计科学严谨 考虑问题周密 文稿制作美观 讲解清晰流利 1 2 3 4 5 评价级别:A(很好)、B(较好)、C(一般)、D(不好)
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