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子杂交技术.ppt

发布:2017-09-29约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节 分子杂交技术 杂交的基本原理 杂交的基本方法 探针的标记 第一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 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具有互补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的过程。 探针 一、DNA变性与复性 1.DNA变性 ①定义:氢键断裂,单链 ②方法:热变性: 90~100℃ 熔解温度(Tm) 酸碱变性:常采用碱变性 化学试剂变性;尿素、甲醛等 2.DNA复性(退火) DNA/DNA,DNA/RNA,RNA/RNA 二、影响杂交的因素 1.核酸分子的浓度、长度和复杂性 2.离子强度 3.温度 4.杂交促进剂:硫酸葡聚糖等 5.非特异性杂交反应 预杂交:用鲑鱼精子DNA封闭非特异性杂交位点 第二节 分子杂交的基本方法 Southern 印迹法 Northern 印迹法 斑点印迹杂交 原位杂交 Western 印迹法 液相杂交 一、Southern blotting 1975年,英国Edwen Southern创建 检测DNA杂交方法,即将DNA电泳、转印到固相支持物上,用探针进行检测的方法。 应用:基因组DNA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基因诊断、分子克隆、法医学等 Southern bloting的主要步骤 1.待测DNA样品的制备、酶切 2.待测DNA 样品的电泳分离:琼脂糖凝胶电泳 3.凝胶中DNA的变性:碱变性 4.Southern转膜(印迹): 毛细管虹吸印迹法、电转印法、真空转移法 5.Southern杂交(预杂交、杂交、洗膜) 6.杂交结果的检测 核酸的分子杂交 将带有互补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单链DNA或RNA混合在一起,其相应的同源区段就会退火形成双链结构。如果退火的核酸来自不同的生物有机体,所形成的双链分子就被称为杂种核酸分子。 1.待测DNA样品的制备、酶切 DNA的提取原理:裂解细胞,使DNA释放,用TE液溶解,交替使用酚、氯仿两种蛋白质变性剂,有效去除蛋白质 标准程序:酚——酚-氯仿——氯仿。 2.待测DNA 样品的电泳分离: 琼脂糖凝胶电泳 3.凝胶中DNA的变性:碱变性 4.Southern转膜: 硝酸纤维素(NC)膜、尼龙膜 毛细管虹吸印迹法、电转印法、真空转移法 5.Southern杂交(预杂交、杂交、洗膜) 6.杂交结果的检测 二、Northern 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ing) 检测RNA(主要是mRNA)的方法 与Southern杂交的不同 靶核酸:RNA,不需用限制酶消化 RNA电泳 转膜:电泳结束后不需变性 应用:检测外源基因在宿主中能否转录 RNA提取 1.样品细胞的有效破碎 2.使核蛋白复合体变性 3.对内源RNA酶的有效抑制 4.有效地将RNA从DNA和蛋白混合物中分离 三、斑点印迹杂交(dot bloting) 将RNA或DNA变性后直接点样于NC膜或尼龙膜上 优点:简单、快速、可同时检测多个样品 应用:确定DNA样品之间的同源性 四、核酸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1.定义:将标记的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检测的方法。 2.特点: 能在成分复杂的组织中进行单一细胞的研究 不需从组织或细胞中提取核酸 能准确反映组织细胞的相互关系及功能状态 核酸原位杂交的基本步骤 1.细胞或组织的固定:载玻片 2.组织细胞杂交前的预处理 用去垢剂或蛋白酶除去核酸表面蛋白质 3.探针的选择和标记 4.杂交 5.杂交结果检测 1.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基本原理是将DNA探针用荧光染料标记,然后将标记的探针直接原位杂交到染色体上,来检测DNA序列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2.多色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multicolor FISH; mFISH ) 3.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 ) 3.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 ) 利用两种不同的荧光分別标记两种不同細胞的Genomic DNA ,再同时与正常的染色体进行hybridization,染色体上不同荧光间的强弱比值,由此比较而观察基因组中特定基因的拷贝数变化。 CGH主要用于检测肿瘤组织DNA拷贝数变化(缺失、复制、扩增),并能将这些异常在染色体上定位。该方法通过同一次实验即可扫描整个肿瘤基因组DNA序列的增加或丢失。 五、 Western 印迹法(Western bloting) 检测蛋白质,即将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固相载体上,用特异的抗血清对蛋白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