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第1课时 激趣导入 一片几千公顷的荒山,几十年的 时间被一个人一点一点全部栽上了树, 荒山变得有了生机,大家相信这是事实 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人 物,他或许就是中国的“愚公”。 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 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 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 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 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文题背景 【文题解说】 题目中的“牧羊人”是主体,其主要行 为是“植树”,所以题目既告知读者文章主人 公的身份,又告知我们他所做的主要事情。 文题背景 【创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 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 篇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 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 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 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 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预习诊断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干涸( ) 坍塌( ) 戳( ) 酬劳( ) 山毛榉( ) 白桦树( ) 薰衣草( ) 废墟( ) hé tān chuō chóu jǔ huà xūn xū 预习诊断 2.解释下列词语。 (1)干涸: (2)酬劳: (3)坍塌: (4)不毛之地: (5)刨根问底: (6)沉默寡言: (7)连锁反应: 干枯,没有水。 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不长草木的地方。 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预习诊断 3.补充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 (1)让·乔诺(1895-1970), 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 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 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 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的。 预习诊断 (2)本文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 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 收到这篇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 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 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 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 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 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 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 机。 整体感知 2.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故事情节的进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的形象。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整体感知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初遇牧羊人 在荒山上默默地牧羊,选 种、种树。 还是一片荒地。 再见牧羊人 改为养蜂,继续种树,而且 种的树品种逐渐增多。 荒山变得绿树成荫。 最后一次相见 他种树的初衷仍然没有动 摇,继续种树。 已经变得生机勃勃,环 境优美。 初识人物 1.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你认 为最为感人的情节 ,并说 说令你感动的理由。 2.谈谈你对牧羊人这一人物 形象的初步印象。你感觉他 有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学习 的? 点拨:牧羊人无私奉献、甘 为人梯、不图名利、造福人 类的优秀品质都值得同学们 学习。 拓展延伸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的“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