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SEISMIC-2地震层序分解.ppt

发布:2017-04-21约5.95千字共8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震地层学》 多媒体教材 ;§2 地震层序分析;§2-1 地震反射界面及其年代地层意义 一、反射界面类型及区分;整一界面 平整整一界面 不平整一界面 不整一界面 底界面:上超、下超 顶界面:削截、顶超;(二)整一界面 1、平整整一界面 特征: 1)界面本身光滑连续, 振幅,频率横向变化小, 较稳定 2)上下同相轴与其 平行或大致平行。 成因:沉积间歇、 大型海进面、 地貌起伏不大的平行 不整合面 ; 特征:1)同相轴本身局部有起伏,并可能发生绕射波,振幅频 率横向变化较大;2)上下同相轴产状与其呈亚平行,局部可发生交叉。 ;反射界面类型;1、削截界面 特征: 1)界面下方同相轴向上反射终止于该界面 2)下方同向轴间相互平行 3)下方同向轴一直向盆地延伸,不会向下反射终止于底界面 成因: 挤压性盆地侧向构造挤压 形成隆起构造,或构造欣斜(断块盆地) 2、视削截界面 ?特征:指其下同相轴呈切线向下倾方向逐渐终止于该界面上,具视削截关系,地震单元很快侧向尖灭。 ?地质成因 1)与最大海进期的沉积饥饿面对应 2).陆棚边缘的削截,特别是在顺侵蚀的海底峡谷地震剖面上 ;(三)不整一界面(Discordant surface);2、视削截 3、顶超界面 特征:其下同相轴向上逐渐终止于该界面,具顶超接触的地震反射界面 分类:沉积过路型顶超----前积成因 退覆型顶超-------局部构造运动(盆地边缘轻度抬 升);4、上超界面 ?特征 平行上超---海平面升降 发散上超---局部构造差异沉降 根据上超发育位置分:岸线上超;水下上超 ?成因:水位相对持续下降,持续充填堆积 5、下超界面 特征:有角度地向下终止 成因:进积/前积(为很低的沉积速率背景中出现局部高速率侧向进积。) 分类:陆上沉积间断型下超、水下沉积间断型下超、连续沉积型下超; 6、其他特殊地震反射界面 断面波、气水界面 ;(四)各种地震反射界面的区分 1· 不平整整一//平整整一 2、 削截 // 视削截 3、视削截//顶超 4、退覆顶超//沉积过路顶超 5、上超//下超 6、地震资料分辨力假象造成的接触关系 (五)实例分析 ; 二、地震反射界面的年代地层意义;(一)横向稳定延续的波阻抗界面 地质界面?地震反射界面 1、不整合界面 都是;他是一个区域性上连续波阻抗界面 空间上连续的穿时界面,而且,界面上下地层的岩性,物性都有很大差异。 2、大的沉积间断面 有的是;大型的沉积间断面,波阻抗差异大。 有的不是,波阻抗差异太小,分布范围太小。 3、岩性地层单元界面 区域上不是,区域上它是一个空间上不 连续的,可以穿过多个同相轴的穿时界面(非穿时不整合面);在局部范围内他与沉积间歇面对应,局部范围是一个局部范围波阻抗界面。 ; ;(二)地震反射界面的年代地层意义 综上所述; ?地震反射界面(连续或断续)是一个追随沉积表面或侵蚀间断面的年代地层界面; ?地震反射界面界面上下地层肯定是不同年代的,上新下老;具叠时,穿时性,无重时性。 ?大型的连续的地震反射波同相轴代表地质界面,如不整合面,沉积间断面;局部的断续的地震反射界面代表局限分布的基本成因地质单元体内部的沉积间歇面,如沉积间歇面。 所以,这种地震反射界面和地质界面的对应关系可以用来划分对比地层,而且,根据地震反射波来划分对比地层,可以在整个盆地内追踪,这种直观性和全局性是其他方法无法相比的。 ;附注 1、穿时性—同一个地质界面任何一点所对应的时代都不同。 2、等时性—同一个地质界面任何一点所对应的时代都相同。 3、叠时性—同一个地质界面上下地层任何一点所对应的时代在时间轴上不会重合 4、重时性—同一个地质界面上下地层任何一点所对应的时代在时间轴上有重合 ; §2-2 地震层序 地震层序是根据地震资料划分对比地层,进行地层研究的基本地层单元。 层序是地震地层学的基本地层单元,一个地震层序代表一套地层,类似于年代地层学的界,系;统,岩性地层学的群,组,段;层序界面与地震资料解释中的标准层是不同的,标准层只是一个地震反射界面。 ;一、地震层序 地震地层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有他自己的地层单元系统,1977年P. R. Vail首先提出了沉积层序(Depositional Sequence )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