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SEISMIC-1地震地层学基础知识分解.ppt

发布:2017-04-23约1.45万字共17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地震解释基础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 1.1 地质界面 1.2 波阻抗界面 1.3 地震反射记录 1.4 人工合成地震记录 1.5 地震分辨率--垂向分辨率 横向分辨率 §1-1 地质界面简介 一、构造作用界面 1、角度不整合面 2、平行不整合面 二、沉积作用界面 1、沉积间歇面 2、无沉积作用间断面 三、其他界面 1、气水界面、断层面 1、角度不整合面 1)侧向构造挤压运动 2) 局部角度不整合面 ---构造差异升降或斜欣运动 2)单边抬升—形成局部角度不整合 3)局部侵蚀型角度不整合面 ---侵蚀河道 2、平行不整合面 成因---构造垂直升降运动 A B C 二、沉积作用界面 沉积作用界面指沉积条件的突然改变,如海平面升降、基底下沉速度,物源,水体的化学成分突然改变所形成的界面。 2、无沉积作用间断面 1、沉积间歇面 主要分两大类: 1、沉积间歇面 1)小到层理界面,大到层序界面;都是沉积间歇面 2)在地质历史中,沉积间歇是常见现象。一般地,间歇时间远大于沉积时间;间歇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而水动力条件,沉积物成分,沉积速度, 水体化学成分有明显变化,层与层之间可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 1)水下侵蚀面---海底峡谷,槽沟 2、无沉积作用间断面 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2)沉积过路冲刷面---三角洲沉积体系顶面。 3)前积底面---斜交前积层底面。 4)退积顶面---快速海进过程中的顶界面。 退覆式无沉积间断界面 下超式无沉积间断面 ( 退 积 )退覆界面 (前积)下超沉积间断面 (顶积)顶超沉积作用间断面 退积-RETROGRADATION 前积-PROGRADATION 加积-AGRADATION 1、气水界面 三、其他特殊地质界面 2、 断层面 思考题: 1、无沉积作用间断与侵蚀间断区分? 2、地震地层学发展的推动力是什么? 主要参考书: 1、Practical Seismic Interpretation Badley,Michael,E.1982 2、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stry,E.1981 2、高分辨力地震勘探 李正文,1993 §1-2 地震反射界面 一、地震子波 二、波阻抗界面 三、地震反射记录 (地质)地震反射界面与理想的反射波、反射波同相轴据Anstey,1982修改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回顾 1、最小相位地震子波 一、地震子波 2、零相位地震子波 ---子波处理:最小相位子波--零相位子波 灰岩 泥岩 3、最小相位子波与零相位子波 区别 b(t)=[1-2(fpt)2]e-fpt)2 二、波阻抗界面 1、 波阻抗 (Z)acoustic impedance Z=V. Anstey (1977)曾将波阻抗 比喻为 acoustic hardness, 如灰岩---硬岩石;软岩石---泥岩 2、反射系数(RC)reflection coefficient RC = I=R2 I0 3、正反射, RC  0 4、负发射, RC 0 particle pressure \ particle velocity; impinged ;analogy; intrinsic susceptibility; tangible meaning; Z2 + Z1 Z2 - Z1 三、地震反射记录 1、正反射、负反射 在地震勘探中,正反射波或负反射波是通过陆上检波器检测振动的振动,海上检波器检测(海水)质点压力来完成的,检波器可以把振动力大小、方向转化为数字信号记录下来。 来自正负反射界面可以通过初试振动方向来辨别,为了说明问题,我们用波阻抗界面上的质点速度或质点压力平衡原理 (Badley,Michael,E.1982) 1)波阻抗界面上的质点速度或质点压力平衡原理 质点速度--在质点震动过程中,质点离开平衡点的运动速度。 质点压力--在质点震动过程中,质点所承受的压力。 地震波速度--在质点震动过程中,一个质点向另外一个质点传递振动的速度。 相关概念: 质点速度、质点压力、地震波速度 在受到撞击数微秒后,固体介质质点的位移情况 在压缩波传播过程中,最大的质点位移情况 在质点密集区,质点速度(挤压)最大;在稀疏区,质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