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ppt

发布:2017-02-21约9.78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隐蔽性失业 著名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隐蔽性失业。 另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的这种隐蔽性失业约在2一3千万人左右。这种失业的存在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消灭这种隐蔽性失业对提高经济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威廉·阿瑟·刘易斯 二、失业的经济损失 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美国经济学家A·奥肯在60年代所提出的奥肯定理,说明失业率U%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Y%之间反向变化的关系。△U(%)=-0.4( △ Y-2. 5) 奥肯定理,实际国民收人每增加2. 5%,失业率下降1%,,反之,实际国民收入每减少2. 5%,失业率上升1%。 例如:某年实际国民收人增长率5(%)。 则有:△U(%)=-0.4( △ Y-2. 5)=-0.4(5-2. 5)=-1(%) 某年实际国民收人增长率7. 5(%)。 △U(%)=-0.4( △ Y-2. 5)=-0.4(7 . 5-2. 5)=-2(%) 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第一,它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 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二,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1:2.5的关系只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并不是完全相同。在60年代,这一比率是1:3;在70年代,这一比率是1:2.5~2.7;在80年代,这一比率是1:2.5~2.9。 第三,奥肯定理主要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情况,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这一关系,一般估算1:0.76左右。 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失业与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两个主要问题,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是许多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一、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二、菲利浦斯曲线 A.W.Philips curve 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1958年,菲利浦斯(新)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变化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较低。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 图18—3菲利普斯曲线 · △P/P(%)通胀率 U%失业率 1 2 3 4 5 6 △W/W(%)工资增长率 6 5 4 3 2 1 0 · · · · · · 9 8 7 6 5 4 3 △Wt=f(Ut) 可控区 通胀率为0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Inflation Rate(%) Unemployment Rate(%) 0 1 2 3 4 5 6 7 8 6 4 2 1964 1968 1962 1966 1967 1961 1963 Source: U.S. Department of Labor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美国1961-1968年间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的关系 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四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联系起来。 第二,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的关系。这就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的观点。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零。因此,也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 第四,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也是菲利浦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图18—4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 。 △P/P(%)通胀率 U%失业率 1 2 3 4 5 6 7 8 △W/W(%)工资增长率 6 5 4 3 2 1 0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