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微生物是细菌,真菌,病毒,类病毒;是肉眼看不到的低等生物。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微生物的体积微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
繁殖快,个体长不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适应性强,易变异。简单构造,低等。
3.食品微生物学发展历史:史前期(显微镜的发明,列文虎克);初创期(巴斯
德瓶颈试验否定自然发生说,巴斯德效应(第四章1)即呼吸抑制发酵,免疫学
制成狂犬病疫苗);发展期(柯赫法则,共存性观察-分离-接种-再分离);成熟
期(1950s,DNA双螺旋结构)。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二等分分裂生殖。
2.球菌: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链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化脓);杆菌:长杆菌,短杆菌,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螺旋菌:
弧菌,螺菌。
3.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基因因素,菌龄,环境(温度,PH,培养基)。
4.利用显微镜测量细菌个体大小通常需先对菌体进行固定和染色,形态观察:单
染色(涂片,固定,染色,水洗,干燥);负染色(染背景);活菌染色(美兰,
死细胞是蓝色,活细胞是无色);复染色(革兰氏染色,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
乙醇洗脱(脱脂类物质)-沙黄/番红染色-革兰氏阳性细菌{G+,细胞壁厚,肽聚
糖多,脂类少}呈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G-,细胞壁薄,肽聚糖较少,脂类较多}
呈沙黄色/番红色)。
5.细菌—质粒细胞壁的主要化学组成: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
氨基酸短肽。细胞壁主要功能: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性或渗透压的破坏;维持细胞
特定外形;细胞外结构的支撑点。
6.细菌--细胞(质)膜,半透性薄膜,主要化学成分,磷脂和蛋白质,流动镶嵌
模型。细胞膜主要功能:物质进出;合成细胞壁;原核细胞能量产生场所;细胞
外结构的支撑点。
7.细菌--核糖体,蛋白质+RNA,原核生物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真核生物细胞
器核糖体也为70S,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却为80S;沉降系数与沉降时间成反比,
S=K/T,K为固定系数。
8.细菌—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气泡,控制细菌沉浮,如好氧细菌和厌氧细菌同在
水中,好氧细菌通过增加气泡个数使之浮起来接触空气,厌氧细菌则反之。
9.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1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检测细菌是否有鞭毛的
两种方法,活性炭混合用溶解性吸附性好的染料染色,培养基(琼脂)中培养一
昼夜;2菌毛,又称纤毛,是纤细中空管状结构的蛋白质微丝,使菌体附着于物
体表面的功能;3性毛,是提供某些物质的菌毛,一般是细菌的雄性菌株向雌性
菌株传递遗传物质。4荚膜,和黏液层及微荚膜共称糖被,是细菌细胞外多糖构
成的一种形式,保护菌体,粘附物体表面。5芽孢,细菌的休眠构造,介于细胞
壁和细胞膜之间,有芽孢的微生物耐热性高。
10.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几丁质,纤维素(葡聚糖,甘露聚糖)。
11.真菌--细胞器:1线粒体,双层膜,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场所,内膜含有ATP
合成酶,ATP合成在线粒体的内膜上,有DNA和基质,像个小型原核微生物;2
内质网,含核糖体颗粒,合成脂质(粗面内质网)和蛋白质(光面内质网);3
高尔基体,运输中心,运输蛋白质和糖类,由囊泡运输。4液泡,出现在细胞发
育后期,维持渗透压,随细胞生长增多变大。
12.酵母菌:卵圆型的,水生的,出芽生殖的真核微生物,与人体的关系密切,
细胞壁上有芽痕(出芽繁殖的标记);繁殖方式有二等分分裂繁殖,孢子繁殖,
出芽繁殖(注意酵母菌生活史图,质配-核配-分裂-形成孢子囊-原细胞膜破裂释
放内细胞);酸性条件下发酵成酒精,碱性条件下发酵成甘油。
13.菌丝根据隔膜的有无而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无隔菌丝无隔膜而多核,
称为多核单细胞,有隔菌丝是多细胞组成的,细胞是单核或多核。但是,严格来
说,菌丝不是有细胞组成,判断细胞的条件是闭合的细胞膜,而隔膜有孔,只能
说菌丝是细胞核存在的一个固定的细胞质体积的功能单位。
14.霉菌:丝状的真菌,可以陆生(所以较酵母菌高等一些),细胞壁的化学主体
是几丁质,繁殖方式有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孢子生殖(原垣/壁,孢子囊,分
生,节孢子,卵,接合,子囊,担孢子*)。
15.常见霉菌:a毛霉:顶部孢子囊,有很强的蛋白酶的活力,用于制造腐乳,
酱油。b根霉:顶部孢子囊,气生菌丝,有假根和营养菌丝(匍匐菌丝),有糖
化酶的活力,用于制造黄酒,甜酒酿。c曲霉:有黄曲,红曲,黑曲,黑曲功效
最多最好,既有糖化酶蛋白酶,还有柠檬酸等其他酶,酸。d红曲霉:菌丝交叉,
有孢子座,孢子囊可长在枝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