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信用与金融工具.ppt

发布:2017-09-27约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金融商品价格(利率) 一、利息及其来源 (一)定义 (二)利息的来源(或本质)(1-4略) 1、 节欲论 2、 “时差论” 3、??流动偏好论 4、? 迂回生产论 马克思利息理论: 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利息+企业主收入 二、利率及其体系 (一)利率 R=ΔG/G 利率=利息额/本金 (二)利率体系 由各种不同利率组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系统,我们把它称为利率体系。 1.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2、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一般说来,长、短期利率会出现同一方向的运动,共同涨落。 3、年率、月率和日率 (相互转换) 年利通常以百分之几%表示(分); 月利通常以千分之几‰表示(厘); 日利通常以万分之几表示(毫),习惯叫“拆息”。 4、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补充:基准利率) (1)市场利率变动非常频繁、灵敏。 (2)行业公定利率对其会员银行有约束性。 (3)官定利率、官方利率或称法定利率 是国家手中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代表了政府调节经济的意向。 官定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公定利率、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区别在于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是否按供求关系自由变动。 (4)基准利率是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能带动和影响其它利率的基础性利率。 基准利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市场利率容易变动: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基准利率而上下波动。 1999/4/1,人行颁布实施《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 5、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6、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粗) 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1+通货膨胀率 例 7、正利率与负利率 (1)名义正利率 (2)实际正利率 (3)显性负利率 (4)隐性负利率 隐性存款负利率 隐性贷款负利率 三、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1)对储蓄的影响(利率提高储蓄增加) (2)对投资的影响(利率提高投资下降) (3)调节总供求(经济过热—提高利率) ?2、调节经济结构 可以通过实行差别利率、浮动利率,促进资金在地区、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的转移,从而达到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 (二)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第一,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二,? 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的功能。 第三,? 作为租金计算基础的功能。 (三)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受制于若干因素 1、 政府对利率的利用程度 2、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3、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四、利率的决定因素 ?(一) 马克思的利率理论 ?1、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 利率与利润率成正比。 利率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也不能低于0。 2、影响利率变动的各种因素 (1)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2)经济运行周期 危机阶段——利率急剧上升到最高限度; 萧条阶段——利率下降到最低程度; 复苏阶段——在低利率情况下,资金供大于求,但没导致利率上升; 繁荣阶段——利率迅速提高到高水平。 (3)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与利率水平成正相关 (4)国际利率水平 在国际间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国际利率水平的提高会引起国内利率水平上升。 (5) 国家的经济政策 例如,国家的紧缩性政策会使市场利率上升。 (6)借贷时间的长短 通常借贷时间越长利率越高 (7)风险程度 风险越大的投资,名义利率越高。 (二)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略) 1、古典利率理论:利率由储蓄和投资的均衡点所决定。 五、 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及其变革(不作要求) (一)利率管理体制 利率管理体制是指对利率的管理形式和利率决定的权限进行划分。 (二)西方国家的双轨利率体制 西方国家的利率体制大体可分为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两部分。 (三)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由中央高度集中管理; 改革开放后: …… (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分析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1.利率市场化、自由化的概念 (1)广义 指政府完全放开利率管制 (2)狭义 一国的货币当局在控制再贴现率的基础上,将其它利率放开,由市场决定。 2.? 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1)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2)宏观经济环境要相对稳定和宽松,特别是市场价格要相对稳定; (3)国家的经济结构要相对合理,资金的供求矛盾要相对缓和; (4)要有一个统一、开放、健全的金融市场; (5)?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原则; 3、? 利率自由化的方法和步骤 (1)??? 首先放开同业市场的利率 (2)??? 其次放开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