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伦凯勒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发布:2017-04-17约4.3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海伦·凯勒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了海伦一岁半时遭遇一场重病后,从此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沙利文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如饥似渴地摸读盲文,在萨勒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说话。考上大学后,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残疾人身上的故事。赞扬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传递了终身努力便成天才的价值追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海伦遭遇的不幸,走近海伦。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海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与厄运不屈不挠进行抗争的感人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同时也能从海伦的经历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句子: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也是我有视觉的最后一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些话。 这是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句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名字。一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认真地写) 2、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满怀尊敬地读这个名字——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3、交流海伦凯勒的资料。 4、这样一位身有残疾的弱女子,是如何创造辉煌成就?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海伦·凯勒。 二、整体感知,走近人物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完课文后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眼中的海伦凯勒。 2、出示词语:不幸 失明失聪 隔绝 沉寂 暴躁 吮吸甘霖 摸读 如饥似渴 不分昼夜 夜以继日 不屈不饶 用其中任何一行介绍海伦·凯勒。 3、文中是怎样评价海伦凯勒的?(用文中的一个词) (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精神的概括,谁来读出这句话。 4、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了不屈不挠的海伦? 三、精读课文,感动内心 (一)找出“不屈不饶”的语句,自读自悟后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1、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1)我们知道,正常人学会阅读、书写、算术,也许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海伦却要“不分昼夜”、“拼命摸读”、“不停书写”甚至“摸出了血”才能做到。从这儿你又想到了什么?请齐读这段话。这段文字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大家再读读,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注意,用笔将它圈出来同桌讨论,可以在旁边写上一些自己的体会。 (2)交流:抓关键词语体会海伦的坚强、不屈不挠。 A.“不分昼夜” “像一块干燥的海绵” (此时的海伦渴求知识,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每天的开始,海伦就是“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吮吸着,直至“这块海绵”装得满满的,饱饱的。体会海伦的坚强) 练习写话,体会海伦凯勒不分昼夜学习的精神。 在春日的清晨,她( ); 在夏日的午后,她(         ); 在秋日的傍晚,她( ); 在冬日的夜晚,她( ); B.“拼命摸读” (我们知道盲文是向外凸出来的,由点数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只能靠着手指慢慢地、仔细地摸读,这样的学习远远比我们正常人来得困难。) C.“如饥似渴” “摸出了血” (当时海伦年仅7岁,为了学习,她小小的手指头竟摸出了血,她会喊一声疼吗?她会哭着去找妈妈吗?她无怨无悔,为的就是学习,学会阅读。) 2、齐读这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盲人是怎样读、写盲文的吗? 盲文是透过点字板、点字机、点字打印机等在纸张上制作出不同组合的凸点而组成,一般每一个方块的点字是由六点组成。盲人需要用心、仔细的触摸这些凸点来辨别是什么字,从而认读;盲人的书写更加困难。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长时间书写,手腕、手指都会酸痛,甚至变形。 3、了解了这个知识,再读这段话,(课件“她不分昼夜……摸出了血”)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困难这么多,她还能坚持,不屈服,太坚强了。她多么渴望能学到知识。……) 4、指导学生朗读 想象着海伦摸读盲文时的艰辛,带着你深深的感动之情读好这些词,这段话。 (二)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她不屈不挠精神的? 1、(第6段)海伦10岁的时候,越来越强烈地想开口说话。父母为她请来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萨勒发音时,要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靠触角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