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现代汉字.ppt

发布:2017-05-18约9.11千字共7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文 字 学习重点: 1、文字、汉字的定义; 2、汉字的特点; 3、汉字的形体演变; 4、笔画、部件、造字法(六书)。 二、汉字的产生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定义: 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辅 助语言起交际作用的工具。 文字 作用: 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圣书字、 楔形文字 圣书字 圣书字是古代埃及成熟文字的又一称呼,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创始于公元前3000年埃及第一王朝,在公元425年后开始衰亡,目前仅存于古埃及的遗址中。圣书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组成,是一种语词-音节文字。意符有许多明显的象形字,而音符大都是从早期的意符转化而成,只表辅音,附带不写出的元音。定符是规定意义类别的记号,本身不读音,跟其他符号结合成词,有区别同音词的作用。 圣书字有三种字体:碑铭体、僧侣体和大众体。碑铭体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后来成为雕刻在金字塔和神庙石壁上,以及绘写在石器和陶器等器物上的庄严字体;同时也是3种字体的总称。其符号外形很像图画,但实际上大都早已失去象形功能。碑铭体是装饰性的正体,僧侣体是实用的草体,主要用于宗教写经。这两种字体的内部结构完全一致。大众体又称书信体或土俗体,它是僧侣体的简化形式。 楔形文字 这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是由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其约3000年的历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统,字形结构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 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陈澧《东熟读书记》卷十一 思考: 为什么说“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汉字的历史 人类出现,语言产生,文字产生较晚。 半坡遗址符号 五六千年 古汉字前身 甲骨文 3000多年 相当成熟 人民创造历史 “文字在人民间萌芽”——鲁迅 1、文字的产生 ①结绳 关于结绳,《周易正义》引了《虞郑九家义》中如下的一段话:“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近世台湾的高山族、云南的哈尼族、傈僳族都曾如此。 ②刻契 刻契即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上锯齿,用来记数。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大多采用过此法。海南的黎族、云南的佤族和哈尼族在上个世纪中期仍然保留这种习俗。 ③讯木 在一根木棒上刻上各种花纹或插进各种东西,用来帮助记忆和传达命令。 实物记事举例: 瑶族曾经用禾秆记录一年的收成,用木板刻点和玉米来记工分。 云南陇川县景颇族:假如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他就用树叶包上树根、大蒜、火柴梗、辣椒,再用线精巧地包好送给女方。树根表示想念,大蒜表示要姑娘考虑两人的事,辣椒代表炽烈的爱,火柴梗表示男方的态度坚决,叶子代表有好多话要说。女方收到以后,如果同意,即将原物退回,如果不同意,便在原物上附加火炭,表示反感,如果还要考虑,便加上奶浆菜。 实物记事花样繁多,不一而足。据周有光《语文闲谈》中称,云南景颇族的载瓦人曾出现过实物情书、战书和和约。 情书:用红、白、黑三色线缠一个芭蕉叶包,内有树根,表示想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