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清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清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诵读、背诵两首古诗。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习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反复吟诵,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课题 l.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美春天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春天的古诗。 (喜欢)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
?
读课题。 二、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 春天令人心旷神怡,你们想知道宋代诗人苏轼是怎样写春天的吗?课件展示《惠崇春江晓景》诗。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请大家翻开第5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出示词语卡片:
“惠崇”“蒌蒿”“河豚”。
指名读、齐读。
强调“崇”是翘舌音。
蒌蒿是一种植物,上面草字头表意,下面表音,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并且是上形下声的字。
了解河豚(课件出示“河豚”资料)。
(3)把词语送回诗中去,老师相信孩子们会读得更好。
2.理解诗意。
(1)?? 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怎么办呢?
(2)?? 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老师和同学都想知道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这一句是诗人怎样体会到的呢? (变换方式读诗句)
(3)多么聪明的一群孩子啊!知道了这么多,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正是河豚欲上时”,“欲上时”是什么意思?
指名答。
春天,诗人想到河豚逆江到上游去产卵了。诗人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巧妙地结合起来,这首诗美吗?美丽的画,配上优美的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再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3.体会意境。
(1)画画。
这么美的面面,咱们也来学惠崇,用灵巧的小手把这美丽的画画出来。也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把你对诗意的体会画出来。画好后,一边欣赏,一边读。
(生在音乐声中画画)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用手中心爱的笔,表现诗的意境。
(2)投影出示学生的画。
你能给这美丽的画卷配上优美的诗吗?(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
还有小诗人想给自己的画配上诗吗?(学生诵读)
生齐背诗。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
?
?
?
?
(2)学习词语:“惠崇”“蒌蒿”“河豚”。
?
学习形声字。
?
了解河豚:又叫“江猪”,其形状身大,尾小,头圆小,背部黑褐色,有花纹,腹部有白色肉刺,其味奇特而鲜美,河豚的血液、肝脏
含有剧毒。河豚原来是近海的鱼类,在开春之时,从海中逆江而行,游入长江产卵。
(看注释、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
(看不见)
(想到的)
?
?
?
了解词意。
?
?
?
?
(美)
?
读诗。
?
?
?
?
?
画画
?
?
?
体会意境。
?
?
?
配诗。
?
?
背诗。 三、归纳学法
? 今天,孩子们学得真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
抽生说。
课件展示学法:
? 学生读诗。
讨论学法:
1.??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 理解诗意。
(读懂诗句意思,提出不懂问题)
3.?? 体会意境。
(画画、朗读、表演……)
4.反复吟诵。 四、学习《清明》 1.小组合作学习。
请孩子们根据这样的学习方法,在组长带领下,一步一步学习另一首诗《清明》。
2.小组汇报。
(1)刚才老师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发现孩子们真会学习,现在请孩子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通过小组学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后,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诗句)
(2)理解“欲断魂”。
(3)体会意境。(小组通过朗读、表演、对话等形式)
①学习伙伴一起学习,选择喜欢的方式体会意境。
②抽小组上台表演。
(4)吟诵。(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 合作学习。
?
?
?
分组汇报。
?
?
?
读诗。
?
?
理解诗意。
?
?
?
?
? 五、课外拓展 孩子们,《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但诗人笔下的春天各不相同。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第二首诗《清明》表达了诗人惆怅、茫然的心情。老师还收集了其他写春天的诗句。
1.课件出示诗句。
2.齐读诗句。
3.老师相信孩子们也收集了许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