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Nov.2011)-KamPK-simplified.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区关系的建立十分重要 非常着重居民之间的接触,团体之间的联系,以及居民多参与社区组织 令到居民之间、团体之间建立紧密的及守望相助的关系 * * * 大澳渔村 过往被视为偏远及居住环境恶劣的荒废渔村 社区经济式微及人口愈趋老化 社区工作队发掘了社区内的难得资产 一个很有特色的古老渔村 很多特别的名胜古迹,例如古庙、制盐及制虾膏场、红树林保育区 海上搭建的棚屋更是该区的一大特色 水乡风貌的环境更被冠以 “东方威尼斯” 的称号 长者对过往的历史文化十分熟悉,对社区有强烈的归属感 基于这些社区资产,开展了 “大澳文化生态游服务” 发动区内长者及妇女担任导赏员工作 联系了棚屋家庭,负责安排棚屋特色渔家午餐 让参观者到访棚屋及一尝有渔民风味的午餐 让区内居民及区外参观者,多留意大澳正面的一面 帮助促进区内假日的旅游消费 让长者及妇女重拾自信,改变个人的负面形象,加强了与外界的接触,促进了社的融合 * 深水埗的市区旧区 有很多战前楼宇及失修的旧楼 过往被视为环境复杂的贫困区 区内不少妇女都与小区隔离,很少参与社区活动,也不容易找到工作 区内的资产 有不少特色商铺及特色街道 例如甜品店、豆品店、榚饼店、串珠街、布匹街、计算机街、玩具街 * 妇女服务中心组织了一项旧区导赏服务 训练了一群妇女负责带领区外的学生、社团、社会服务中心会员去认识市区旧区的特色面貌 改变了不少市民对旧区的负面观感, 令该群妇女加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 学习走出家庭,投入社会,增进了与人相处技巧 建立支持网络,更获得不少个人充权。 * * 表 (一) 运用ABCD模式与传统模式去分析新发展社区的比较 以问题及需要 取向模式 以资产及强项取向模式 居民来自不同背景,很难融合 有大量不同背景及不同才能的居民有待发掘去参与社区事务 居民缺乏社区归属感 居民对新城社区好奇,有兴趣知道小区的新事物 邻里关系薄弱 居民有较大动机去结识新邻居、新朋友 居民互不认识,参与社区活动不投入 成立居民社组或社区组织的需要容易得到居民认同 社区支援少 居民有较大动机愿意接触社工及寻求中心的帮助 团体/组织之间缺乏合作基础 团体/组织不受过往合作经验所限,有很大发展空间 * 练习: 请根据示例,分组针对你们熟悉的一个社区,分别用需求取向和资产取向做一个社区分析比较,时间30分钟 * * (一) 进行社区认识及社区观察时, 要多留意社区的资产及强项。 (二) 不要急于进行社区需要或问题调查,应着力先去搜集及完成一份全面的 “社区能力清单” (Capacity Inventory) 或 “社区资产图示 (Assets Map)”。 * (三) 多做家访,去充分了解区内居民的强项及资产 在进行社区需要调查时,要加上访问居民的个人才能、兴趣、经验、愿意为社区出力的技能及意愿等问题。 在中心及小组会员的登记表上,要加上登记会员的强项及才能。 * (四) 多做社区探访 - 了解不同社区小组、组织、部门、团体、学校、商业单位的强项及可为社区尽一分力的资源。 (五) 举办不同类型的社区活动 - 让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居民多接触及认识社区,令他们建立关系。在区内要积极推动互相关怀,守望相助的气氛。 * (六) 成立不同的社区小组 - 与小组成员分析及厘定区内可运用的资产与强项,定下社区计划及项目去发动及联结这些社区资产去发展社区及推动社区参与。 (七) 协助社区的团体及组织 - 运用其资产及强项为社区作出贡献,与他们举办协作计划,鼓励及加强它们的社区参与 。 * (八) 举办跨阶层、跨群体的参与计划 - 例如老中青义工组、专业人士与贫困户 联合服务计划等等 - 加强彼此的关系建立,让他们不同的强项互相配合,以发挥及创造更大的资产与 强项。 (九) 不要只发掘现存社区资产及强项,更要有 计划地去建立新发展社区的资产及强项。 * (十) 凝聚社区力量及资产后,与居民商讨如何建立在这基础上,寻找及发动区外资源的帮助,去进一步推动社区的发展及回应社区的需要。 * 练习:请讨论,如何运用这些资本发展社区,请在30分钟内讨论出策略 * 结语 若要有效推展ABCD模式,社工要持有“强项角度”(Strengths Perspective) (Saleebey, 2009) 的信念 社工要十分相信人很有强项,以及社区很有强项 * * 王 璐 * 一、社区与社区工作 (一)社区的含义 指居住于某一特定地区的一群人或这些人生活所在的地区 指一群具有共同经济利益或共同文化传统的人 指共有、共享、相同或共同参与等情况 (二)社区的组成要素 人口、地域、共同活动、设施、社区意识 (三)社区工作的含义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解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