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传统贸易理论与发展观点 发展中国家与新贸易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与政策 1.传统贸易理论与发展观点 比较成本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 1.1比较成本学说 绝对利益论的缺陷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于1817年提出的,它多年来一直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原理。 李嘉图认为各国应从事生产本国生产条件具有比较优势即成本比较低廉的产品,采用自由贸易的政策和他国交换本国所需的、国内生产条件低劣的产品,这样可以从中得到好处。 比较成本学说假设前提 1.2要素禀赋学说 20世纪30年代初,赫克歇尔(Fheckscker, E.)和俄林(Ohlin, B.G.)在对比较成本学说进行修正和补充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学说。李嘉图认为比较优势源于各国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E. Heckscher)和俄林(B. Ohlin)认为比较优势也来源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地域、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资本、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各不相同,因此,一国应尽量生产使本国的要素禀赋与本国的产品中要包含的要素密度相一致的产品。如资本富足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富足的国家应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此基础上,参加交易的双方均可取得收益。 要素禀赋学说假设前提 2.发展中国家与新贸易理论 贸易条件问题 贸易保护问题 2.1贸易条件问题 贸易条件及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与技术进步 贸易条件与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商品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与国际收支、经济增长 贸易条件及贸易条件恶化 1950年,普雷维什(Prebisch,R.)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了“中心-外围”学说,并集中论证了“贸易条件恶化论”。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为Tb=Px/Pm,其中Px、Pm是按相同基期计算出来的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Px/Pm变小了,即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而言下降了,说明贸易条件恶化了。 贸易条件与技术进步 “中心”地区技术进步的发展程度快,劳动生产率高,以制造品的生产为主;“外围”地区技术发展慢,劳动生产率低,以农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中心向外围出售制造品,外围同中心以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向交换。制造品出口价格高,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价格低,所以“外围”即欠发达地区的出口产品价格与进口产品价格之比(Px/Pm)变小,即贸易条件恶化,从而使经济剩余转向发达国家,产生中心剥削外围的现实。 贸易条件与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由于各国对工业品的需求相对较大,对初级品的需求相对较小,因此,工业品需求收入弹性大,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如按现有资源条件生产,社会会出现初级产品的供给过剩,价格下跌,而工业品需求过度,供给受限,价格上升的现象,也就是说贸易条件由于欠发达国家出口(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而不断恶化。 商品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 为了从理论上、统计材料上论证和验证“贸易条件恶化论”,1969年威尔逊(Wilson,T.)、辛哈(Sinha,R.R)、和卡斯特理(Castree,J.R.)提出了“收入贸易条件”。所谓收入贸易条件是指出口产品价格指数与进口产品指数之比乘以出口量,即商品贸易条件与出口量的乘积: Ti=(Px/Pm)Qx=TbQx. 收入贸易条件衡量的是出口对进口的总购买力,收入贸易条件对于分析一国经济发展问题更为有用。 贸易条件与国际收支、经济增长 举例 即使两国的经济增长率一致,由于各自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或贸易条件不一致,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率、进出口结构也会产生差别:中心国家的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从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外围国家的出口增长慢于进口增长,从而外贸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2.2贸易保护问题 保护幼年工业理论 发展进口替代理论 保护幼年工业理论 幼年工业 是指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民族工业、减少对外国的依附及实现工业化而建立起来的工业生产部门。 通过对幼年工业的保护,可以使其增加规模收益,外部经济效益、技术引进收益等。 发展进口替代理论 在发展进口替代工业过程中,国家也必须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一方面,利用减免税等增加进口替代工业必须的原材料的进口。另一方面,利用关税、进口配额等限制有关消费品、制造品的进口。 3.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与政策 进口替代战略 实施进口替代的贸易保护措施 对进口替代战略的评价 出口替代战略 对出口替代战略的评价 进口替代向出口替代战略转移是总的趋势 发展对外贸易的策略 3.1进口替代战略 什么是进口替代战略 理论依据 进口替代的两阶段 有效保护率 典型案例:巴西 3.1.1什么是进口替代战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