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答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 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_____”之一。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小结 文章通过对庭中澄澈透明的月色极其生动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 《记承天寺夜游》 复习课件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 2、翻译重点语句 3、理解文本内容,品悟作者情感 复习指导(8分钟) 1、背诵课文 2、读翻译和课下注解 3、温习课堂笔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重温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字音字形 suì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qǐn 水中zǎo xìng交横 三、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四、重点词语: 1、月色入户 2、念无与为乐者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怀民未寝 5、相与步中庭 6、庭下如积水空明 7、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门 想,思考 于是,就 睡觉 共同,一起 形容水的澄澈 交叉错杂 原来是 只 清闲的人 罢了 重点词语解释练习(6分钟) 1.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解甲归田/解衣欲睡 B.月色入户 /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C.怀民未寝 /废寝忘食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坐观罗敷 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相与步中庭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月色入户 / 当户理红妆 C.欣然起行/行侠仗义 D.水中藻、荇交横/阡陌交通 B C 3.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相与步中庭 /按步就班 B.念无与为乐者 /万念俱灰 C.解衣欲睡 /欲穷其林 D.月色入户 /竭其庐之入 4.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 B.月色入户 /入则无法家拂士 C.不图为乐至之于斯也/念无与为乐者 D.念无与为乐者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C D 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庭下如积水空明/而或长烟一空 B、盖竹柏影也/形影相吊 C、积水空明/以伤先帝之明 D、欣然起行/起坐喧哗 6.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桓侯遂死 B、相与步于中庭|步步为营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D、念无与为乐者|念念不忘 B B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五、重点语句翻译(3分钟)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十分优美),我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六、理解性默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