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单元 第3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ppt

发布:2017-05-25约9.5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可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番茄的基因库中获取蛋白 酶抑制剂基因 B.用氯化钙处理玉米受体细胞,有利于含目的基因的重 组质粒导入 C.重组Ti质粒应有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以启 动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转录 D.若将目的基因导入玉米花粉细胞,通过花药离体培养 可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内容。目的基因是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DNA酶切后得到的,需筛选;氯化钙是用于处理细菌细胞的,如果受体细胞是植物细胞,则需用纤维素酶处理,以增加目的基因导入的成功率;基因成功表达的前提是能转录和翻译,转录时需RNA聚合酶识别转录的起点才能启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玉米的单倍体,需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使染色体加倍才能得到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 4.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筛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B A.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 例为3∶1 B.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 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 C.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1/2含SCK基因 D.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 例为 9∶1 解析:图甲所示基因型可看作AA,而非转基因水稻基因型可看作aa,图乙所示基因型可看作Aa(因两个SCK基因都在一条染色体上),图丙所示基因型可看作AaBb(A,B任一都抗虫)。则甲图个体自交,F1中所有的个体都抗虫,A错误;乙图个体(Aa)与正常水稻(aa)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B正确;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3/4含SCK基因,C错误;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5∶1,D错误。 1.育种程序图的识别 (1)首先要识别图解中各字母表示的处理方法:A——杂交,D——自交,B——花药离体培养,C——秋水仙素处理,E——诱变处理,F——秋水仙素处理,G —转基因技术,H——脱分化,I——再分化,J——包裹人工种皮。这是识别各种育种方法的主要依据。 (2)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亲本 A、D 新品种”为杂交育种,“亲本 B、C 新品种”为单倍体育种, “种子或幼苗 E 新品种”为诱变育种, “种子或幼苗 G 新品种”为多倍体育种, “植物细胞 G 新细胞 H 愈伤组织 I 胚状体 J 人工种子 新品种”为基因工程育种。 2.基因个体基因型的育种图解识别 根据基因型的变化可以判断:“aabb×AABB→AaBb→AAbb”为杂交育种,“aabb×AABB→AaBb→Ab→AAbb”为单倍体育种,“AABB→AaBB”为诱变育种,“aabb×AABB→AaBb→AAaaBBbb”为多倍体育种。 1.(2015?成都外国语学校理综)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经A→D过程和A→B→C过程都可选育出所需良种 B.A→D过程和E过程所表示的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相同 C.为了缩短育种时间,培育任何纯种都应选择A→B→C方法 D.C、F过程常用的药剂相同,药剂的作用原理也相同 C 强化过关 解析:A→B→C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优点是缩短育种时间,如果培育隐性纯种,可以用自交的方法。 2.(2015?山东济南上学期期末)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方法Ⅱ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图中④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 (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________。 (4)(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______;如果让F2按(五)、(六)过程自交一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并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方法Ⅰ中(二)过程中掺杂了一些花药壁细胞进去,由花药壁细胞经过(三)过程形成的植株一定是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基因重组 方法Ⅰ ddTT 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