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pdf
苏州工业园区--第1页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和新家
坡较为重点合作的项目,也是国内较早由政府主导系统化规划社区商
业的城市,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
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划面
积为278平方公里,采用了由西向东“轴向布局”的功能用地布局,即
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南北两侧,由内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特点[1]
(1)内外资双轮驱动。建园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收合同外资
2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注册内资达到863亿元,内
外资基本相当。
(2)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巨大,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以欧美为主。在苏
州工业园区,项目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
汇聚制造业企业已达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6家在园区投
资了90多个制造业项目。园区投资额上亿美元的项目有6O个,投
资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
(3)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
结构中,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所占比重达到83%;
并且园区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高
新技术企业突破1OO家,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是中
国目前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园区IT产值
占全国的3%,IC产值占全国的16%,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占苏州的
苏州工业园区--第1页
苏州工业园区--第2页
55%,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占苏州的9O%,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苏
州的33。
(4)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苏州工业园区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
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100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
平。园区处处绿树成荫,优美舒适,没有尘土飞扬和机器轰鸣,一切
都井然有序,称之为“花园工厂”一点都不为过。
[编辑]
苏州工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1]
苏州工业园区超常规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
它有着较为独特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有着秉持“亲商”理念进
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政府机构,还有从新加坡借鉴、
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
(一)独特的组织管理结构
苏州工业园区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架
构层次非常高,直接体现了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因而给
其发展带来了很多特殊优惠政策及资源;二是从建园伊始,苏州工业
园区的管理主体管委会就与开发主体开发公司CSSD相分离,理顺了
相应的管理结构;三是园区管委会的设置非常精干,体现了“精简高
效”的特点。
1.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为了推进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双
方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
苏州工业园区--第2页
苏州工业园区--第3页
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
中的重大问题。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
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
有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组成。双方定期召开会议,就开发建设中的重
要问题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进行协商,向理事会双方主席报告工作。
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