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槽车充装操作规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5槽车(罐车)充装操作规程
4.5.1充装员、安全员必须持证上岗。充装员必须熟悉、掌握各贮槽到灌装点的工艺流程和阀门倒置,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够及时做出应急处理。充装员必须掌握液体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特性和防护知识。
4.5.2液体二氧化碳槽车(罐车)充装前的检查控制:
充装前对每辆承运的槽车进行检查,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充装:
(1)汽车槽车使用证或准运证已超过有效期限的。
(2)随车必带文件和资料不符合规定或与实物不符的。
(3)随车。(3)充装介质与铭牌、使用登记资料、标志不一致的。(4)汽车槽车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的。首次充装或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如对罐体有置换要求而不能提供置换合格证明文件的。经外观检查,罐体存在明显损伤,需进一步检验的防护用具、服装、专用检修工具和备品、备件没有随车携带的。()余压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充装作业控制(1)充装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照规定的充装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确认槽车充装前是经过检查合格的。(3)槽车要按指定位置停车,关闭汽车发动机并用手闸制动,切断车辆总电源,并用防滑块垫抵车轮,防止车辆滑动。(4)易燃介质作业现场严禁烟火,且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用品。(5)作业前应接好安全地线,管道和管接头连接必须牢靠,对于充装介质不允许与空气混合的应排尽空气。
(6)首次充装的汽车槽车,充装二氧化碳前必须置换处理,置换后槽车液相CO2纯度99.9%。槽车汽车槽车置换时,不得把介质完全排净,必须留有不少于最大充装重量%的余量,且余压不低于②周围有易燃、易爆或有毒介质泄漏时。
③体内压力或安全附件、装卸附件等有异常时。
④充装设施设备、工艺管道出现异常工况等危险情况时。
4.5.4充装安全操作规程
充装充装充装灌装时确认气、液相快装接头接好。
先缓慢打开液体二氧化碳储槽上的气相球阀对气相软管进行置换;再打开槽车上的气相球阀,使二氧化碳储槽与槽车平压。
开启二氧化碳储槽上的液相球阀对液相软管进行置换,打开槽车加压泵后的排污阀,进性管道置换。打开槽车进液阀,开启槽车加压泵,进行灌装。液体二氧化碳灌装到国家允许充装吨位后,先把储罐液相、气相阀门关死;关闭槽车加压泵,再把槽车液相、气相球阀关死,然后进行泄气、液相管内(气、液)二氧化碳;确认管内无液体二氧化碳后,才能拆除快装软管。灌装过程中,槽车与储罐保持平压。灌装完毕后,槽车压力控制在1.51.8 MPa。发生意外事故,不能逃离事故现场,应立即向公司有关领导和当地有门汇报;积极、 果断采取措施,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随时检查槽车的加压泵,气液相球阀、 压力表 、温度计、 液位计、安全阀是否灵敏 、准确。随时检查消防器具、防毒面具是否完好;滤毒罐是否有效。4.5.4液体二氧化碳槽车(罐车)充装过程的检查控制充装开始,装员应随时观察储槽和槽车罐体压力。充装中,装员应随时关注进液情况及加压泵运转情况。充装中,装员应随时关注100M3二氧化碳储槽压力及储槽液相支出管压力变化情况。充装中,装员应随时关注液体二氧化碳槽车储槽压力及安全附件情况充装中,装员应随时关注液体二氧化碳槽车及情况充装中,如遇停电或其它异常情况而不能充装时,必须迅速关闭槽车加压泵,关闭100M3二氧化碳储及槽车气液相进出口阀门,待恢复供电或处理好异常情况后再进行充装。充装后的检查控制槽车上与装作业相关的操作阀门是否置于闭止状态,装卸连接口安装的盲法兰等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压力、温度、充装量是否符合要求;槽车上所有密封面、阀门、接管等是否泄漏;所有安全附件、装卸附件是否完好;(5)充装冷冻液化气体的槽车,其罐体外壁是否存在结露、结霜现象;
移动式槽车与装卸台的所有连接件是否分离;(7)充装完成后,复核充装充装量(或者充装压力),如有超装、错装,必须立即处理,否则严禁车辆驶离充装单位。充装完毕后,灌装员须随车到地磅房对车辆进行复磅,并将充装量、空载质量、满载质量如实填写记录表。4.5.6液体二氧化碳槽车(罐车)所装卸软管应符合下述规定:软管与介质接触部分应耐相应介质的腐蚀;软管与两端接头的连接应牢靠;软管耐压强度不得低于装卸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的4倍;软管不得有变形、老化及堵塞等问题;装卸软管倍。
×××××
××公司质保手册 编 号 Q/T.202.01-2013 版次/修订 /0 槽车(罐车)充装操作规程 发布日期 20年月日 本节-共页/第页 总第页
公司质保手册 编 号 Q/T.202.01-2013 版次/修订 /0 槽车(罐车)充装操作规程 发布日期 20年月日 本节-共页/第页 总第页
公司质保手册 编 号 Q/T.202.01-201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