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第4讲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课件 新人教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2013·云南三校统考,16)一铁架台放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轻质细线悬挂一小球,开始时细线竖直,现将水平力F作用于小球上,使其缓慢地由实线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铁架台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一过程中 ( ). A.细线拉力逐渐增大 B.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D.铁架台所受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图2-4-9 答案 AD 1.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力一部分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但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定态均可视为平衡状态,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把“动”化为“静”,“静”中求“动”. 热点三 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 2.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两种方法 方法 步骤 解析法 (1)列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 (2)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 图解法 (1)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画出平行四边形边、角的变化 (2)确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变化 【典例3】 (2013·天津卷,5)如图2-4-10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 ). A.FN保持不变,FT不断增大 B.FN不断增大,FT不断减小 C.FN保持不变,FT先增大后减小 D.FN不断增大,FT先减小后增大 图2-4-10 解析 推动斜面时,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选小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相应的“力三角形OAB”,其中OA的大小、方向均不变,AB的方向不变,推动斜面时,FT逐渐趋于水平,B点向下转动,可知FT先减小后增大,FN不断增大,选项D正确. 答案 D 【跟踪短训】 4.如图2-4-11所示,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木板对小球的推力F1、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 A.F1增大,F2减小 B.F1增大,F2增大 C.F1减小,F2减小 D.F1减小,F2增大 图2-4-11 解析 作出球在某位置时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F1的方向不变,F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变大,画力的动态平行四边形,由图可知F1、F2均增大,选项B正确. 答案 B 1.临界问题 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语言叙述. 处理临界问题的思维方法 假设推理法. 思想方法 4.共点力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的处理方法 审题指导 正确解答本题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1)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 (2)三个以上力的平衡问题用什么方法求解? (3)求平衡的极值问题有几种方法?分别要用到什么知识? 解析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随着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的不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弹力不同,因而滑动摩擦力也不一样.而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与摩擦力相等.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为物体处于平衡 答案 B 即学即练 (2013·苏州调研)如图2-4-12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保持30°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 ( ). 图2-4-12 解析 取A、B两球为一整体,质量为2m,悬线OA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由图可以看出,外力F与悬线OA垂直时为最小,Fmin=2mgsin θ=mg,所以外力F应大于或等于mg,选项B、C、D均正确. 答案 BCD 附:对应高考题组 1.(2011·江苏卷,1)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 ). 答案 A 2.(2012·上海卷,8)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滑块A、B叠放后一起冲上斜面,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上表面水平,则在斜面上运动时,B受力的示意图为 ( ). 解析 A、B整体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为加速度a∥和a⊥,如图所示,以B为研究对象,B滑块必须受到水平向左的力来产生加速度a∥.因此B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