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前卫生学》第三章-生长发育.ppt

发布:2017-07-07约1.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三章 生长发育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生长:是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可以用度量衡测量出来的变化即身体在量上的变化,比如身高和体重的增加;大脑重量的增加等。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上的成熟即身体上质的变化,比如大脑记忆、思维、分析功能的不断完善。 第一节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看短片,完成以下作业) 该影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结合婴幼儿的特点进行保育工作? 二、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 1、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人体的生长发育从卵细胞受精到发育成熟,是一个长达20年左右的连续发展的过程,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连续性:前后阶段相互衔接,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区别于其他阶段的特点。 2、生长发育的速度呈波浪式(不均衡性) ①身高、体重的增长; 出生后头两年的身体增长速度:   第一年内,身长增长20—25厘米,增长值为出生时身长(50厘米)的50%;体重增加6—7公斤,为出生时体重(3公斤)的两倍。无论身长、体重在第一年都是出生后增长最快的一年。   第二年内,身长增加10厘米,体重增加2.5—3.5公斤,速度也是较快的。 2-7岁,增长速度急剧下降:身高≈年龄×5+80cm;体重≈年龄×2+8kg。 直到青春发育期再出现第二次生长发育突增。 ②身体各部分的发育也是不均衡的; ③各系统的发育也是不均衡的。 3、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不均衡,但又是协调统一的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是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也是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4、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个体差异性) 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先天、后天环境条件的差异,个体发育不可能一致,必然呈现高矮、胖瘦、强弱以及智力高低的不同。 在评价某一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时,应将他以往的情况与现在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其发育动态,才更有意义。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营养; 3、体育运动和劳动; 4、生活制度; 5、疾病; 6、环境。 健康生长发育:营养好,睡眠足,多锻炼,打预防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章思考题 1.新生儿期保健重要的是帮助小生命度过“营养关”、“温度关”和“感染关”。 2.婴幼儿眼球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面,称生理性远视。 3.新生儿的神经细胞,有的轴突外尚无髓鞘,所以刺激传导容易产生泛化。 4.乳牙共20颗,于2岁半左右出齐。 5.动静交替,劳逸结合,这符合大脑皮层的镶嵌式活动原则。 6.当两眼向前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即称为斜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