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名解大题.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达出来。错觉: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感知,是歪曲的知觉。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之一。妄想: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其有以下特征:①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②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超价观念:指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v Syndrome):又称遗忘综合征,其特点是近记忆障碍(识记)、顺行性遗忘或逆行性遗忘、虚构或错构、定向(尤其时间定向)障碍。没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或严重智能障碍。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假性痴呆: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预后较好,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障碍。刚塞综合征(Ganser Syndrome):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解决。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即成人表现出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语态声调。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功能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但患者有明显抑郁体验可予以鉴别,抑郁缓解后智能可完全恢复。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见于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反应性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谵妄: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被称为急性脑综合征。痴呆: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为慢性脑病综合征。遗忘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注意与Korsakov Syndrome的区别】精神活性物质: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它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依赖: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耐受性: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戒断状态: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Wernicke脑病:因VitB1缺乏致眼球震颤、眼球外展不能、意识障碍和共济失调,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呈可逆性改变。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力缺损,病程多迁延。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数有反复发作倾向。恶劣心境: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神经症:一组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恐惧症:指以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活动及处境产生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惧,反复出现而难以控制,产生回避行为为特点的一类神经症。焦虑症:以广泛和持久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症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强迫症: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以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为特点。疑病症:指病人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多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神经衰弱:大脑由于长期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退,主要特征为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以及睡眠障碍、头痛、多种躯体不适等症状。分离性障碍:由于明显的精神因素而突然发病,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短暂的精神异常,暗示可使其发作也可使其症状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应激相关障碍: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