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阅读课本 活动天地 结论: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1小结 产生的现象为: 一、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3小结 6、把10克镁条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称量所得白色固体重( ) (A)10克 (B)大于10克 (C)小于10克 (D)无法确定 7、已知反应A+B=C+D,且A和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共2.8克,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 ) A.1.6克 B.1.2克 C.0.3克 D.0.9克 * * 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怎样判断化学反应已经发生? 木材燃烧完后,只剩下灰, 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如何变 化的? 小明 小林 如何设计实验来检验这一推测是否正确呢? 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 (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得出结论: 反应前后,锥形瓶内物质 的质量相等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M1 = M2 (1)在烧杯中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 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2)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倾斜烧杯,使二者反应。观察现象: (4)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 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硫酸铜 硫酸钠 氢氧 化铜 化钠 氢氧 实验2小结 硫酸铜 +氢氧化钠→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 M1 = M2 产生的现象为: 产生蓝色沉淀 结论: 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 总质量相等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 和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3: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 M1 M2 有盖时(密闭容器内) M1 = M2 观察到的现象: 产生无色气泡。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无盖时(开放容器内)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判断对错: 1.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 ) × 2.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 ) ×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2. 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 3.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4.“反应生成的物质”仅指该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质量,在反应之前已经存在的质量无关。 适用范围:化学变化。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分 子 破裂 原 子 聚集成 新物质 新分子 重新组合 破裂 重新组合 聚集成 H2 O2 H2O 二、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元素种类变了吗? 元素质量变了吗? 分子数目变了吗?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种类呢? 分子种类呢? 不变 改变 可能改变 通电 4个 2个 4个 2个 原子重组 H2O H2+O2 通电 三不变 分子种类变化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二变 物质种类变化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微观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不 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宏观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物质的总质量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进行有关的计算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内容 内容 原因 原因 应用 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小结 小结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2、 在化学反应A+B=C中,5克A和足量B反应生成8克C,则参加反应的B质量( ) (A)8克 (B)5克 (C)3克 (D)2克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1)原子数目(2)分子数目(3)物质种类(4)物质质量总和(5)原子质量(6)元素种类 A.(1)(2)(3)B.(2)(3)(4) C.(1)(4)(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