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9
第页
2017届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0×1.5 =45 分)
1.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杜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材料主要说明了
A.宗法制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 B.宗法制有效地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C.宗法制深刻影响了封建统治 D.宗法制保证了封建统治的稳定性
2.《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郡的地位比县高 D.赵鞅是其最高统治者
3. 商周时期,耕于梓野的伊尹后来“摄行政于当国,以朝诸侯”;姜太公曾“卖饮于孟津”, 后辅佐文王兴盛西周。据此可知当时
A.世官制度己被打破 B.年幼君卞大权旁落
C.官员选拔不拘一格 D.天下共主局面形成
4. 费正清认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出现了“不能肯定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会被认为是统治人民的理想的典范”到“保存中央集权国家成为每个有野心的政治家的自然的和公认的目标”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A.百家争鸣局面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式确立
C.藩镇割据面的终结 D.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端
5. 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汉代中外朝制度 B 、汉代察举征辟制 C 、隋唐三省六部制 D 、宋代设参知政事
6. 贞观元年,唐太宗曾对王圭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 … 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房太宗认为
A.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中书省门下省不该互相牵制C.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 D.三省六部制能抑制宰相权力
7.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机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处理国政
C.明朝皇旁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明代皇帝不信任内阁,自己经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8. 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
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 B.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
C.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9. 下图是19 世纪日本绘画《 九连城大激战之图》 。画面上,高举太阳旗的一方工追击打着黄龙旗的一方。该图反映的事件
A.开始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 B.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C.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10. 下表源自杨天石的《 蒋介石在抗日故争中的作用)。据此可知.当时的国民玫府
时间事件1936年9月17日致电军政部长何应钦“准备万一,以与倭战”1936年9月24日致电军政部长何应钦“据昨今形势,日方已具一决心,务今京、沪、汉各地,立即准备一切,严密警戒,俾随时抗战为要”1936年10月8日决定中央政府各部门做迁徙准备A.做好了对日全面作战的准备 B.力图拖延抗战爆发的时间
C.构想了防御作战的战略赚图 D.认为对日作战的时机己到
11. 汉初,因“除钱律,民得铸钱”’致使民间私铸钱币一度得到发展,部分郡国“即出铸钱,富埒天子”。汉武帝时期下令全面禁止民间铸币,“盗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出西汉时期
A.律法松驰导致金融混乱 B.经济特权助长王国势力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冲击
l2. 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曾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泉州港在元代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则至今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这两个港口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