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矿物质-及有机物的运输.ppt

发布:2019-07-19约1.02万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指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成熟叶片。 代谢库(metabolic sink) :指接纳同化物用于生长、消耗或贮藏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花、果实、根等。 源-库单位:指制造同化物的源与相应的库以及它们之间的输导组织。 1、代谢源与代谢库 同化物的分配 分配:是指新形成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 2、源库关系 (1)源大库小,同化物积累,抑制叶片光合作用 (2)源小库大,光合速率补偿与植株早衰 (三)单盐毒害和离子拮抗 *单盐毒害:植物培养在某单一的盐溶液中,不久即呈不正 常状态,最后死亡的现象。 *离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其它盐类(不同价)可 以消除单盐毒害,这种离子间能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 *平衡溶液:多种离子按一定浓度和比例配成混合溶液,对 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良好作用而无任何毒害的溶液 三、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1.把离子吸附到根部细胞表面:   a:交换吸附,b:不需能量(非代谢性) c:与温度无关 2.离子由自由空间进入皮层内部: 3.遇到凯氏带,进入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运输,最终到达导管 根毛区吸收的离子经共质体和质外体到达输导组织 四、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一)环境的温度: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吸收加强,超 过一定温度范围则下降,主要是影响根系呼吸影响主动运输 (二)通气状况:通气良好促进呼吸作用,促进吸收 (三)环境PH值 直接影响:PH升高,阳离子吸收加强;PH降低阴离子吸收加强 间接影响:影响溶解度、微生物活动 (四)土壤溶液浓度:低浓度时随浓度升高吸收加强,超过一定 浓度不再增加 (五)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抑制、相互替代、增效作用、离 子间相互作用的两重性 第四节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一、运输形式 N:大部分在根部转化为aa和酰胺上运,少 量以NO3-上运 P:以正磷酸盐或有机磷化合物运输 S:以SO42-或少数以Met(甲硫氨酸)运输 金属元素:以离子状态运输 二、运输途径和速度 运输途径: 根部吸收的离子可沿木质部上运,也可横向运至韧皮部。 叶片吸收的离子向下和向上是通过韧皮部进行的,也可横向运至木质部。 运输速度:30~100cm/h 五、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1、可再利用元素: 存在状态为离子态或不稳定化合物 可多次利用 多分布在生长旺盛处 缺乏症先表现在老叶 2、不可再利用元素: 以难溶稳定化合物存在 只能利用一次、固定不能移动 器官越老含量越大 缺乏症先表现在幼叶 四、运输动力 离子进入导管后,主要靠水的集流而运到地上器官,其动力为蒸腾拉力和根压。 说明:内皮层中有个别细胞(通道细胞)的胞壁不加厚,也可作为离子和水分的通道。 第五节 氮素的同化 一 生物固氮 ◆某些微生物和藻类通过其自身固氮酶复合体把分子氮转变为氨的过程。 工业上,用铁作催化剂,要在450℃高温和200-300个大气压条件下才能使N2转变为氨 。 微生物能在体内由酶的催化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把空气中的氮气还原成NH3,是一个耗能反应。 1.固氮生物的类型 豆科根瘤菌 共生 非豆科的放线菌:如与松、云杉、葡萄等… 与满江红共生的蓝藻 厌氧、自养的巴氏梭菌 非共生 需氧、自养的固氮杆菌 光合细菌 化能自养细菌 蓝绿藻 2.固氮酶复合体 蛋白质组分构成: ▽固氮还原酶(铁蛋白), 提供具有很强还原力的电 子; 含两个相同亚基, 含Fe4S4(每次可传递一个电 子), 两个ATP结合位点,可水解ATP,还原钼铁蛋白。 ▽固氮酶(钼铁蛋白), 两个α β亚基的四聚体, 每 个亚基有两个含Mo-Fe-S簇. 对氧十分敏感.利用高 能电子把N2还原成NH3,由N2到NH3, 需6e. (一)硝酸还原酶(NR) 1、NR的特点: v含三种辅助因子: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Cytb557(细胞色 素b)、MoCo(钼辅因子) v是氮代谢的关键酶 v诱导酶:是指植物本身不含某种酶,但在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 生成这种酶,诱导因子是底物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