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与饵料配制技术演示幻灯片.ppt

发布:2018-02-21约1.73万字共8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1.3饵料脂肪含量不宜过高、动植物油搭配 主要养殖鱼类饵料适宜脂肪含量见表27 。 表27 主要养殖鱼类饵料适宜脂肪含量 品 种 适宜脂肪含量 鲤 鱼 3-8 草 鱼 3-6 罗非鱼 3-5 甲 鱼 3-5 斑点叉尾鮰 3-5 罗氏海虾 2-8 4.2 肉质 风味 在生产上常见的问题是肉的韧性差,易碎,同时有异常的腥味,甚至臭味。 4.2. 1原因 A.必需脂肪酸缺乏,肌肉细胞正常膜结构不能形成。 B.氧化脂肪使蛋白质变性,肌纤维细胞膜受到破坏韧性差。 C.饵料中的异味物质,如蚕蛹中的腥味物质、变质动物原料中的醛、酮、腐胺、尸胶和吲哚类物质,被肉吸附沉积。 4.2.2对策 A.添加1-2%的油,提供必需脂肪酸。 B.加强品管,原材料新鲜,没有变质。 C.饵料中添加0.02-0.03%的抗氧化剂。 D.控制蚕蛹、肉粉的用量,蚕蛹以不超过10%为宜,肉粉以不超过15%为宜。 4.2.3 是否耐长途运输 A.动物性原料必须新鲜,避免对维生素的破坏,而使鱼的抗应激能力下降; B.后期饲料中脂肪添加量降低; C. 后期饲料中维生素的用量增加50%。 5. 考虑加工对营养物质损失 加工损失最大的是维生素: A.Vc、Vk和醇态VE稳定性最差,制粒时间1分钟情况下,温度从71℃增至110℃,饵料维生素损失为30-45%。 B.大多维生素如微胶囊VA、VD3、盐酸硫氨素、硝酸硫氨素、VB2、VB1、泛酸钙、叶酸、生物素、烟酸损失率为15-25%之间。 C.最稳定的维生素是胆碱、VE醋酸酯、维胶囊VD3制粒时间为1分钟,制粒温度从71℃提高到110℃,维生素损失分别为3%、4%、7%,损失率最低。 D.稳定化处理的维生素可提高耐热性,温度从71℃提至110℃,VE醋酸酯仅损失4%,而醇态VE损失45%,微胶囊VD3的损失仅7%,但VD3损失为15%,可见进行维生素稳定化处理有必要。 6. 饵料的诱食性 A.池塘饲养条件下的抢食性鱼类。 B.慢食性鱼类,如甲鱼、对虾、罗氏沼野、蟹、鳝鱼、鳗鲡等。 6.2措施 A.在饵料中搭配一定量的动物性饲料原料,如蚕蛹、鱼粉等。杂食性鱼类,蚕蛹和鱼粉的用量不能低于10%,草食性鱼类不能低于6%,肉食性鱼类不能低于4O%。这样可以提高鱼类摄食率15%。 B.饵料中添加适当的诱食剂 甜菜碱 -常用的添加剂,杂食性鱼类,0.1-0.3%;肉食性鱼类,0.5-0.8%。鲤鱼添加甜菜碱的饲喂效果见表28。 复合诱食剂 -核甘酸、氨基酸 从表28可看出,复合诱食剂效果最佳,可提高摄饵量和增重效率。复合诱食剂饲喂鳗鱼效果见表29。 表28 甜菜碱喂饲鲤鱼的效果 添加量(%) 0.1 0.2 0.3 复合诱食剂 上食率提高(%) (比对照组) 16.9 18.0 22.1 35.2 生长速度提高(%) (比对照组) 16.5 17.4 21.5 34.6 表29 鳗鱼添加诱食剂的效果 对照组 试验组 尾数 30 30 平均始重(克) 77.7 77.6 平均末重(克) 80.6 93.3 平均增重(克) 201.2 489.0 摄 饵 量 (克) 401.1 451.8 摄 饵 率 (%) 0.66 0.70 饵料系数 1.99 0.92 7. 防疫保健 7.1 防止消化道损伤 A.玉米用量限制在10%以下,角质化淀粉对消化道长期损伤,引起消化道疾病。 B.豆粕用量限制在40%以下,豆粕中过敏因子可以引起消化道长期损伤,同时发生过敏反应,引起肠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