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minimizer)演示幻灯片.ppt

发布:2018-02-21约2.17万字共2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什么是池塘水环境调控的关键? 有益细菌 排泄物 剩饵 浮游生物残体 有机碎屑 CO2 无机营养元素 浮游藻类 养殖鱼类 溶解氧 养殖池塘水体调控的关键在于: 培育有益的微生物种群使其成为优势菌群; 培养和维持稳定的优良浮游单细胞藻类种群。 通过有益细菌和浮游微藻的共同作用,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达到调节水质,抑制有害细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营造适宜鱼类健康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 五、池塘生态原位调控技术 (一)池塘和水体的常规处理 (二)有限量水交换 (三)养殖水体营养调控技术 (四)有益微生物调控技术 (五)化学调控技术 (六)水生植物调控技术 (一)池塘和水体的常规处理 干塘后,及时晒池,老化池塘撒上生石灰再曝晒; 养殖开始之前,根据需要选择安全、高效的渔用药物,有效清除杂鱼进入养殖池; 一次进水至水深1米以上,选择低毒高效的水体消毒剂,合理进行水体消毒。 (二)有限量水交换 一次换水量约为养殖池塘总水量的5%-15%,保持养殖水体环境的稳定。 水源经沉淀或过滤、消毒以后,再进入养殖池塘,避免水源带来污染和病原,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设置蓄水池。 (三)养殖水体营养调控技术 针对养殖水体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不足以供应浮游微藻的生长,添加“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如:“肥水师傅”、“肥水快”等; 机理:利用上述生物肥中含氮、磷、有机质、微生物及酶类等多种成分,既能快速培养绿藻和硅藻,又能保持持久肥效。 (四)有益微生物调控技术 1、芽孢杆菌制剂 为一类由芽孢杆菌、乳链球菌和假单胞菌等组成的微生物制剂,如“利生活菌”、“利生健”。 基本特性: 能分泌丰富的胞外酶,降解大分子有机物; 环境适应性强,兼好气和厌气双重代谢机制; 产物无毒无害; 性状稳定、不易变异。 养殖过程中定期施用芽孢杆菌作用示意图 芽孢杆菌复合制剂 有益菌群生态优势 降解转化污染物 平衡藻相 削减富营养化 抑制有害菌 形成有益菌团粒 2、光合细菌制剂 基本特性: 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不放氧; 能利用硫化氢、有机酸做受氢体和碳源; 利用铵盐、氨基酸、硝酸盐、尿素做氮源; 但不能利用淀粉、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 养殖过程中施用光合细菌作用示意图 光合细菌 争夺水体营养 防藻类过度繁殖 吸收氨氮 弱光条件下光合作用 净化水质 3、乳酸菌制剂 为化能异养菌,其性能稳定,可以降解、转化大分子有机物,也可以吸收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养殖池塘中使用,可以分解有机物,平衡浮游微藻类的繁殖,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因子,起净化水质的作用。 养殖过程中施用乳酸菌作用示意图 乳酸菌制剂 快速利用溶解态有机质 (有机酸、塘、肽) 吸收亚硝酸盐 生命活动产酸 水质清新 调节pH值 (五)化学调控技术 “池底净”:含有效钙成分,兼具有增加养殖水体含钙量和长效增加水体溶解氧以及缓和消毒灭菌作用。 “爽水灵”:含溶解态腐殖酸,能有效络合水体中的悬浮有机物及有毒有害物质,平衡酸碱度,稳定优良浮游微藻种群。 增氧剂:用于养殖水体缺氧急救,也可用于平衡水中营养状况,辅助稳定浮游微藻生长。 水质解毒剂:含辛桂有机盐、络合剂,可通过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等作用在短时间内消除水体中的残留消毒剂、重金属、农药等有毒物质,优化水质。 (六)水生植物调控技术 六、池塘生态调控异位技术 第一部分: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发展、类型及应用范围 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及基本原理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特点 第二部分:人工湿地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研究 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和回用 应用于池塘养殖生态环境的调控 第一部分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 1. 基本概念 什么叫湿地? 什么叫人工湿地? 1982年3月12日修正的国际《湿地公约》中,把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苔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Hammer博士(1989)将人工湿地定义为“为了人类的利用和利益,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1997)定义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2. 湿地的特点 组成上:由水,永久或间歇性处于水饱和状态下的基质以及微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所组成独特生态系统; 生产力上:表现为地球上具有最高初级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每1m2湿地平均每年生产9g蛋白质,为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功能上:不仅为许多野生动植物生长繁殖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