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ppt

发布:2017-05-17约6.39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一、班级组织的概念 1.界定: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是学校开展教学、生活、活动、管理的最基层的单位。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班级组织是随着班级教学的产生而形成的。夸美纽斯、贝尔、兰卡斯特、赫尔巴特、凯洛夫等构筑了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和教学论模式。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 1、以“班”为人员单位。 2、以“课”为活动单位。 3、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班级组织的改造 1.道尔顿制:又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由美国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创行因此得名。其目的是废除年级和班级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自主动地在实验室(作业室)内﹐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以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用以适应其能力﹑兴趣和需要﹐从而发展其个性。实行道尔顿制的主要措施﹕ 要布置各科作业室用以代替传统的教室。室内按学科性质设置参考图书﹐实验仪器﹑标本等教学和实习用具﹐并设教师1~2人指导学生学习。 将学习内容分月安排﹐各科教师与学生按月订立“学习工约”﹐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指定学生做某一个月的作业﹐并把它公布在作业室内。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地掌握学习的速度和时间﹐并可与教师和同学研究讨论﹐ 学生完成本月的工约﹐须经教师考试﹐及格后才能学习下一个月的工约。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度登记在学习手册上。 2.特朗普制 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三种形式的时间分配大致分别: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 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的区别 二、班级组织的发育 第一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班级建立之初,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了解班主任和教师,建立与同学的稳定关系。 第二个时期是小团体形成期 第二阶段: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地矛盾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师生矛盾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班主任、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第三个时期是学生团体之间的矛盾。 第三阶段:团体要求架构内地矛盾 第一个时期是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的矛盾期。 第二个时期是个性矛盾期。 三、班级组织的结构 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预先决定好时间、场所和活动内容,要求班级每一位成员接受。如班委、少先队、共青团。 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 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 角色是由组织规定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构成。 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 班级组织的规模 小班化教学。 四、班级组织的特点 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2.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 4.师生交往的多面性。 5.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 五、班级组织的功能 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班级组织的个性化功能 (1)促进发展功能,使学生的知识、情感、兴趣和社会经验得以发展 (2)满足需求的功能,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心理需要 (3)诊断功能,诊断学生在生活习惯、情感情绪、经验、技能等方面的不足 (4)矫正功能,矫正学生人格及能力上的缺陷。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新型的班级管理系统,是以育人为目标,着眼于班级所有学生精神健康的生活,使其个性获得和谐发展的有序而又开放的系统。 所谓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管理,采取适当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 一、班级组织建设 班集体的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坚强的领导核心 3、正确的集体舆论 4、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 5、优良的班风 班级组织建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