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蒋筱强 肝 炎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发病大国 血吸虫病 每年新发病例数10万至少有一半发生门脉高压 冷希圣: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2.3:133 我国门脉高压外科治疗水平取得令人 瞩目成就,首次出血病死率由上世纪50年 代的60%降至20%以下,择期手术死亡率 在5%以下,临床治疗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冷希圣、黄筵庭:中华外科杂志 1999.37(10):8527 门脉高压手术开展很早,术式 很多,效果并不十分满意,一百多 年来,无数前辈前赴后继,几度轮 回,几经周折,仍是临床外科一大 难题。 有人认为,门脉高压手术有 如在麻布袋上绣花,但因病人众 多,仍需努力继续研究。 2000年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 肝炎后肝硬化最终转归 死于大出血42% 死于肝衰40% 死于肝癌及其他合并症12% 北医大附属人民医院 国外综合资料 1/3死于上消化道出血 1/3死于肝功能衰竭 1/3死于肝癌及其他原因 肝硬化确诊时、大约60%失 代偿和30%代偿期病人有食道静 脉曲张,出血危险性是30%,因 此,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重大风险 为上消化道大出血。 首次出血死亡率20%~60%, 再出血复发率50%~80%,病死率 50%~70%。 意大利内镜协会 首次出血高危人群评价指标 Child-Pugh B或C级,食管静脉曲张 较重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0%。 酗酒、皮肤血管蜘蛛痣异常增 大>15mm,增多>20个及出现于 非典型部位者。 腹部超声 门静脉内径>15mm,脐静脉开放增 粗,食管壁厚度>7mm。 部分显示离肝血流:胃左静脉内径> 5mm且出现离肝血流,胃左静脉分流 指数(胃左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 0.12,门静脉血流量>830ml/min。 内镜显示静脉曲张直径> 5mm伴红斑征,串珠或结节状、 食管静脉穿刺测压或贴壁测压> 2.67kpa (20mmHg)。 超声内镜:食管旁静脉、奇静 脉及胃粘膜下层血管扩张,曲张静 脉壁张力[血管张力=(血管内压- 血管外压)× 血管半径/血管厚度] >8.00kpa(60mmHg)。 经直肠内99mTc-MiB1作心肝 放射显象测定分流率可以无创准 确推算门静脉压力并动态观察其 变化。 门静脉压力(PVP)或肝静脉压力梯 度(HVPG)>1.60kpa(12mmHg)为食管静 脉曲张出血所必须基值,由此阈值突然 增高0.667 kpa(5mmHg)为易出血, >2.13kpa(16mmHg)通常为再出血阈值, >2.67kpa(20mmHg)为高危。 刘浔阳:第九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资料汇编 2002.P173 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 血的理想手术需达到有效降低门静 脉压力又能保证有效肝脏供血。 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主要 有以下在三种方法:分流、 断流、分流+断流 分流术是将门静脉系统和腔 内系统连通起来,使压力较高的 门脉血分流到腔静脉去。方式极 多,主要有脾肾、脾腔、门腔、 肠腔、冠腔 断流术即脾切除,同时手术阻 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达到止 血目的。术式亦很多,食道下端横 断术、胃底横断术、食管下端胃底 切除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黄筵庭1998年采用问卷调查方 法调查12319例,断流多于分流为 2.86:1,分流+断流占1.7%,急 诊手术:择期手术为1:9,预防性 手术占25.6%。 黄筵庭 第十四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1.P22 黄萃庭1978年报告140例脾肾 分流5年生存率为71.4%,10年生 存率为57.4%,20年生存率为35.0%, 术后总出血率为26.0%。 分流手术虽然降低了门脉压,但均剥夺了门静脉向肝血流,肝细胞不同程度丧失了门静脉血的营养供应,使肝功能恶化,肝癌发生率升高,出现肝性脑病。 手术的结果有人认为只是改变了死亡方式,由出血致死变为肝衰而死。 有人检测血流动力学:脾肾分流门静脉血流量(PVF)减少57± 9%,门静脉自由压(FPP)下降52± 5%。 因此门静脉血流速度变慢、内径变窄,而且还有门静脉血流分流至体循环,使门静脉血流量进一步下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