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doc

发布:2017-06-03约1.85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年级语文复习资料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复习 1、《师恩难忘》 一、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 、编写提纲 、写读后感 。 二、填空: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1、田老师是善于用故事吸引学生、既教书又育人的好老师。 2、“恭恭敬敬、深深感谢、终生难忘”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有如春雨点点”一句的理解:春雨可以滋润大地,让种子生根、发芽、长叶,让万物生长,而田老师讲的这些故事正如春雨点点,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从故事中学到知识,明白道理。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及博学的由衷赞美。 4、“……播下文学的种子”指田老师通过上千个如春雨般的故事滋润我的心田,由此引领我走进文学的殿堂。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第一个“树”指种植,第二个“树”指培养。 这句话指:种植一棵树,十年的时间才可以成材,培养一个人才的时间则更长,充分说明培养人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6、“老师的教诲之恩”指田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明白道理,引领我走进文学的殿堂。 三、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 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五、词语解释: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六、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 2、陶校长的演讲 一、填字: lian? 锻(炼)? 精(练) (连)接?? 简(练) (炼)钢 ji?? 立(即) (即)使? (既)然? (及)时?? 奋笔(疾)书 li??(历)史?? 日(历)?鼓(励) (厉)害?? 激(励)???? 再接再(厉)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 。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3、“专心致志”和“坚韧不拔”是学习的两大优秀品质。有了这两种意志品质,学问才会有进步。 4、“公德”指公共道德;“私德”指个人的品德修养;“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四、陶行知的名言。 ?1、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3、古诗三首 一、读古诗填空。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和对隐士生活的无比向往。本诗特点是寓问于答(三问三答),平白如话。后两句诗意:师傅就在眼前的山里,可山间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他具体在哪儿。 ?2、《所见》是(清)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