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年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要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年高三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
2016.3.12
一、选择题
24.《左传》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bì,给与)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 )
A.周天子地位衰微 B.分封制遭到破坏
C.宗法制崩溃 D.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解析】周天子地位衰微是材料中反映现象,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王室衰微,实质上是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基础,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不是材料中体现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B
25.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下列主张与《诗经》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
A.“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
B.“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C.“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D.“治大国,若烹小鲜”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属于墨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属于儒家思想,“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是孟子“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属于老子道家思想,故C项错误;“治大国,若烹小鲜”属于老子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B
26.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 )
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 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
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
27.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人海捕鱼。”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 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
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 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
【考点】“海禁”政策
【解析】材料中“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说明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是实行海禁政策原因,故B项错误;海禁不是禁止一切海外贸易,有条件的限制,故C项错误;明朝商品经济是繁荣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28.民国初年,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是“易数千年之帝制以共和,其造端之宏大,非一姓之兴亡所能拟也。”1921年梁启超表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梁启超( )
A.对辛亥革命从颂扬到完全否定 B.意气用事和思想的摇摆不定
C.从注重政治变革到只看重文化变革 D.对辛亥革命的批判和深刻反思
【考点】维新思想——梁启超思想主张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对辛亥革命的否定信息,故A项错误;意气用事和思想的摇摆不定不是材料中反映主要信息,故B项错误;1921年的反思主要是从思想反思,故C项错误;民国初年是对辛亥革命肯定,1921年是对辛亥革命反思,故D项正确。
【答案】D
29.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化复兴运动。”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批判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
B.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C.新文化运动批判与重建传统文化,呼唤人性的复苏
D.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权威思想,倡导个性解放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批判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属于前期新文化运动主张,故A项错误;反对
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主张,故B项错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呼唤对传统文化思想的重建,故C项正确;新文化主要批判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30.“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在英国支持下,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