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届高三学生素质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届高三学生素质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
2016.1
一、选择题
24.从两汉至宋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是( )
【解析】从两汉到宋元,儒家思想虽然吸收其他思想,但主要影响范围是中国,至多对东亚地区文化思想的发展有所触及,说成引领世界潮流是不符合史实的,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为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封建体制服务,在题干涉及的时间段,西方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出现,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世界范围内依然是领先的,故B项错误;经历董仲舒、二程、朱熹等人的改造,儒学在这一阶段不断发展,适应封建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发展需求,故C项正确;先秦时期的儒学就已经蕴含着民本思想,理学更多的是强调心性、修养,对民生关注不足,故D项错误。
【答案】C
25.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 )——元代一省制
【解析】唐代尚书省只负责执行,草拟诏书是中书省职责,故A项错误;元代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职权方面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关,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清代军机处的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主要权力已经尽归皇帝一人,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B
26.南宋学者叶适说“(三代)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到汉代始行抑商政策,他认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叶适的观点是( )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自然经济解体的内容,故A项错误;“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
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表明了作者是主张农工商都发展的意思,反对重农抑商,故B项正确;材料中表明了叶适反对重农抑商的观点,但是没有信息表明“人们经济观念转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义利兼顾的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B
27.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清末民初新女性的预演及时人对新知的热情
②“西学东渐”推动了国人思想解放,有助于改善男尊女卑的状况
③以图像为主体进行的叙事,展现了清末民初妇女走出家庭,男女平等的社会现实
④时政类年画在当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妇女解放
【解析】图片右侧的文字反映了时间,左侧图画标题反映了当时对新女性的关注,故①正确;当时随着国门被打开,西方文明日益进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国人,促进了性别歧视向正确方向的扭转,故②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走出家庭和男女平等的信息,夸大了图片本身的意象,故③错误;在古人的基础上,年画赋予了时政信息传播的功能,是由时代发展的需要决定的,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8.1937年“七·七”事变后,潘孑农、刘雪庵创作了《长城谣》,传唱一时。下列是该歌词节选,它的内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呼唤(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长城谣》的题目和具体内容反映了中国国内对日本侵略的反抗,没有涉及世界
反法西斯同盟,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是抗日大局下国内政治活动的主体,但不是全部,材料并没有局限在国共合作一隅,而是强调“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故B项错误;“‘七·七’事变”、“ 《长城谣》”、“四万万同胞心一条”等关键信息体现了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唤,故C项正确;停止内战属于国共合作的一部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29.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的因素包括( )
【解析】新三民主义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①错误;最初国人对十月革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所以多否定,后来接触和了解日深,看到了它的实质,发现了与中国国情的相似性和合理性,所以立场转变,故②正确;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宣传十月革命,故③正确;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总体上都是向西方资产阶级发展道路学习,但是屡屡受挫,十月革命给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0.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他认为此“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