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本章重点提示)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7.创造性与( )无关。A.智力B.发散性思维C.生活条件D.人格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10.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11.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13.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5.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们的名字属于发散思维训练中的( )。A.结构扩散B.方法扩散C.形态扩散D.用途扩散16.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 )。A.原型B.定势C.变式D.问题17.以黑猩猩摘取香蕉的经典实验为基础,提出了问题解决的顿悟说的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是( )。A.苛勒B.桑代克C.杜威D.格拉斯18.认知心理学把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 )的过程。A.问题结构B.问题线索C.问题内容D.问题空间19.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20.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的是( )。A.纽厄尔B.杜威C.格拉斯D.巴甫洛夫
21.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A.创造性B.无结构C.有结构D.一般性22.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23.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是思维( )的表现。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2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 )。A.问题的呈现方式B.问题的具体性C.问题中信息的多少D.知识结构25.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即为( )。A.问题空间B.问题表征C.问题搜索D.问题解决26.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这种现象叫做( )。A.集中思维B.负迁移C.功能固着D.前摄抑制27.先有一个目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A.手段-目的分析法B.逆向工作法C.尝试错误法D.爬山法28.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