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资产计价.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资产计价 第一节 资产计价的意义和原则 第二节 流动资产计价 第三节 固定资产计价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第一节 资产计价的意义和原则 第二节 流动资产计价 流动资产计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估价和存货计价。 一、应收账款估价 (一)应收账款估价的理由 第三节 固定资产计价 一、固定资产计价的内容 (一)固定资产的含义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本章小结 【例2】仍用前述例1的资料,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如下: 本期销货成本=100×6+80×7=1160 期末存货成本=2100-1160=940 或=100×8+20×7=940 特别提示:先进先出法下,采用永续盘存制与实地盘存制所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说明、举例见教材,自学)。 3.后进先出法 在假定后取得的存货先行发出(耗用、销售)的条件下对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它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 【例3】仍用前述例1的资料,按后进先出法计算如下: 本期销货成本=20×6+40×7+100×8+20×7=1340 期末存货成本=2100-1340=760 或=80×6+40×7=760 特别提示:后进先出法下,采用永续盘存制与实地盘存制所求得的结果,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说明、举例见教材,自学)。 (注意:我国会计准则已取消后进先出发) 4.加权平均法 把当期可供耗用(销售)存货的总成本平均分配于所有单位量,即按当期存货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存货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可供耗用(销售)存货总成本÷本期可供耗用(销售)存货总数量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数量×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已耗(销)存货成本=本期已耗(销)存货数量×平均单位成本 【例4】 见教材,自学。 以上举例表明,在物价变动时,同样资料,按不同计价方法所计算的存货成本结果不同。即: ①当物价上涨时,按加权平均法求得的期末存货成本,必定大于后进先出法而小于先进先出法的计算结果。 ②当物价下跌时,结果正好相反。 5.毛利率法 (1)含义:根据企业过去的毛利率对本期的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商品流通企业商品价值的计量。 毛利率:是指毛利与销货收入的比率。 (2)计算程序 首先,确定采用的毛利率。可采用前期的实际毛利率或前几期的实际平均毛利率。 其次,根据本期销货收入和毛利率计算出毛利。 再次,用销货收入减去毛利,求出本期销货成本。 最后,根据销货成本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 (3)举例:见教材。 6.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1)含义:指在结账日比较存货的成本与市价,选择较低者作为期末存货价值的计价方法。即: 若成本低于市价,按成本计算期末存货价值。 若成本高于市价,按市价计算期末存货价值。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库存商品的计价,是稳健性原则的集中体现。 (2)计算程序 首先,计算确定期末存货成本。按前述的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确定。 其次,将期末存货成本与其市价进行比较,取较低者作为期末存货的价值。 成本与市价的比较有三种方法: 逐一比较法:将每种商品的成本与市价比较,取其较低者。 分类比较法:将每类商品的成本与市价比较,取其较低者。 总额比较法:将全部商品的成本与市价比较,取其较低者。 (3)举例:见教材。 (二)固定资产计价的内容 1.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确定 2.固定资产折旧价值的确定 3.固定资产其他支出的确定 下面重点介绍固定资产折旧价值的确定方法,即折 旧的计算方法。原始价值和其他支出的确定,请自学。 二、固定资产折旧价值的确定 (一)几个基本概念 1.固定资产折旧价值:简称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 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逐步转移到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 价值。 2.固定资产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 (1)有形损耗: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而发生的物理 (机械)磨损和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发生的自然损耗。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