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新人教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答案 C 4.(2013·芜湖模拟)如图3-2-6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两物体用轻弹簧连接在一起,A、B的质量分别为m1、m2,在拉力F作用下,A、B共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大小为a1和a2,则 ( ). 图3-2-6 答案 D 用整体法、隔离法巧解动力学问题 1.整体法、隔离法 当问题涉及几个物体时,我们常常将这几个物体“隔离”开来,对它们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其运动状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列式求解.特别是问题涉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隔离法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而将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去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思想方法 6.巧解动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2.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策略 (1)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时,宜选用整体法;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时,宜选用隔离法;(2)对较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才能求解. 【典例1】 (2013·福建卷,21)质量为M、长为L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B系着长为3L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的小铁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影响. 图3-2-7 (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3-2-7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 (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端的正下方,如图乙所示. 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 图a 图b 图c 即学即练1 如图3-2-8所示,两块粘连在一起的物块a和b,质量分别为ma和mb,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同时给它们施加方向如图所示的水平推力Fa和水平拉力Fb,已知FaFb,则a对b的作用力 ( ). A.必为推力 B.必为拉力 C.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拉力 D.不可能为零 图3-2-8 答案 C 用分解加速度法巧解动力学问题 因牛顿第二定律中F=ma指出力和加速度永远存在瞬间对应关系,所以在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时,有时不去分解力,而是分解加速度,尤其是当存在斜面体这一物理模型且斜面体又处于加速状态时,往往此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例2】 (2013·安徽,14)如图3-2-9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图3-2-9 A.T=m(gsin θ+acos θ) N=m(gcos θ-asinθ) B.T=m(gcos θ+asin θ) N=m(gsin θ-acos θ) C.T=m(acos θ-gsin θ) N=m(gcos θ+asin θ) D.T=m(asin θ-gcos θ) N=m(gsin θ+acos θ) 解析 准确分析受力情况,分解加速度是比较简便的求解方法.选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重力mg、拉力T和支持力N三个力作用,将加速度a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分解,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mgsin θ=macos θ① mgcos θ-N=masin θ② 由①式得T=m(gsin θ+acos θ). 由②式得N=m(gcos θ-asin θ).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答案 B 附:对应高考题组 1.(2012·安徽卷,17)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 ( ). 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 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 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答案 C 答案 A 3.(2011·新课标全国卷,2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的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A 4.(2011·北京卷,18)“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视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约为 ( ). A.g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