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松褐天牛天敌——花绒寄甲研究进展演示幻灯片.ppt

发布:2018-02-19约1.19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花绒寄甲研究进展 目录 1 2 3 4 形态特征 生活史 行为观察 生物防治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花绒寄甲 ,又名花绒坚甲、花绒穴甲、缢翅寄甲、木蜂寄甲等。属鞘翅目寄甲科。 2004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杨忠岐教授将其中文名称改为花绒寄甲。 花绒寄甲在我国分布于陕西、宁夏、山西、北、京天津、吉林、辽宁、广东、江苏、安徽、河北、河南、山东、浙江、四川和贵州等地区。 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的九州与本州。 拟寄生——寄生光肩星天牛、星天牛、刺角天牛、栗山天牛、锈色粒坚天牛、云斑天牛、桑天牛和松褐天牛。 国内对花绒寄甲的研究情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孟楼 河北大学:魏建荣 中国林科院:杨忠歧 山东农业大学:卢希平 生物防治作用 体长5.2-lO.Omm,体宽2.1-3.8mm 体壁坚硬,深褐色,有粉色绒状花纹 头凹入胸内,复眼黑色,卵圆形 触角短小,11节,端部膨大扁球形,基节膨大 头和前胸密布小刻点。腹板7节,基部2节愈合。鞘翅上有1个椭圆形深褐色斑纹,尾部沿中缝有1个粗“十”字斑,每翅表面有纵沟4条,沟脊由粗刺组成。足跗节4节,有爪一对。 花绒寄甲形态特征 成虫 卵乳白色,近孵化时黄褐色,长0.8-1.0mm,宽0.2mm,中央稍弯曲。 初孵幼虫头、胸、腹明显,胸足3对,腹节10节,.每节两侧都生有1根长毛,末节的2根最长。取食后幼虫的胸足逐渐退化,腹部变得特别肥大,头、胸部很小,呈蛆形。 茧长卵形,长6.3-14.6mm,宽2.6-5.4mm,深褐色或灰白色,丝质。裸蛹,蛹体黄白色,足、翅折于胸部腹面. 花绒寄甲形态特征 卵 幼虫 蛹 花绒寄甲形态特征 雌雄鉴别 花绒寄甲形态特征 雌雄鉴别 花绒寄甲的生活史 生活史 3年内可连续发生6代及21对姊妹代 世代重叠 成虫10 月上旬开始在虫道内越冬 翌年3 月下旬开始活动 越冬成虫1年产卵2次 卵期平均12.7d,幼虫期平均8.4d,茧25.6d。 北京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K 卵 (12.80±0.33)°C (126.09±9.58)d*°C 幼虫 (11.7±0.58)°C (139.0±8.29)d*°C 蛹 :(13.9±0.99)°C :(265.24±9.00)d*°C 日本Urano2010 花绒寄甲在松褐天牛寄主上的寄生成功率及营养健康情况与寄主和寄生数量的关系 脂肪酸成分鉴定 花绒寄甲成虫的人工词料配制与筛选 中国林科院已摸索出繁育花续寄甲技术,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成虫的饲养和产卵 二是幼虫于寄主的接虫饲养 三是卵和人工繁育出的成虫的储藏问题概况 花绒寄甲繁殖技术 概述 花绒寄甲成虫主要在晚上和上午活动。上午 11:00以后即进入休息状态 花绒寄甲成虫的行为观察 活动规律 花绒寄甲成虫的行为观察 活动规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