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1 数字地面模型的概念 地理空间实质是三维的,只是人们通常在二维地理空间上描述和分析空间的分布。如专题图大多数是平面图。 DTM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 于50年代由MIT摄影测量实验室提出,是用数字形式描述地形表面的模型。实质上这是对地面形态和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 当DTM模型中数字属性为高程时称数字高程模型,即DEM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模型是DTM模型的一种特例。从测绘的角度看,DEM模型是新一代的地形图,它通过存储在介质上的大量地面点空间数据和地形属性数据,以数字形式来描述地形地貌。 7.2 DEM的常用数据模型 2、格网的含义 用规则采样点,或把不用规则采样点内插成规则点,以矩阵形式来表地面形状。它已成为栅格数据结构中DTM的通用形式。 3、格网的生成 内插方法: 1)距离加权法 2)双线性插值法 3)趋势面插值法 4)样条插值法 5)克吕格插值法 4、规则格网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1)数据结构简单,算法实现容易。 2)容易计算等高线、坡度、坡向、自动提取地域地形等。 二、不规则三角网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TIN)模型 2、不规则三角网规则的生成 3、不规则三角网规则格网模型的优缺点 不规则三角网 模型的优点: 1)克服栅格数据中的数据允余问题 2)可充分表示复杂的地形特征,它能适应起伏不同的地形,用大量三角形地面形态效率高,数据精度高。 不规则三角网 模型的缺点: 1)算法实现复杂,由于形成三角网 方法不同有不同算法 2)对特殊的地形线要调整 7.3 DTM数据的采集 1、DTM数据源的种类 1)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数据源 2)以地形图为数据源 3)以地面实測记录为数据源 4)其它数据源 2、DTM数据源的采集 1)数据采集的方法 2)数据采集的原则 3、数据采集的后处理 采集的DEM数据必需进行后处理方可应用,后处理包括: 1)格式转换 2)坐标转换 3)数据编辑处理 4 ) 数据分块 4、数据密加的增加和插值 数据加密和插值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内插方法,任何一种内插方法都是基于原始函数光滑性,也就是说认为临近数据点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7.4 DTM模型的建立 一、地形三维显示的步骤 1、获取地形数据 2、生成数据高程模型 3、进行可视化处理 4、进行三维显示 二、 GIS可视化研究的几个技术 三、地形三维显示的方式 1、线框法 通过物体的三维边缘框架来表示物体的几何形状。即将地物表面按一定间隔获取数据点,连成折线或曲线,经投影变换后显示。 2、表面法 线框法用地物的边线来显示表面形状。 表面法将整个数据模型看作一个大的复杂空间曲面,来显示地物表面形状。具体安排时将表面分成很多格网以此为面元,作为基本单元进行处理。面元具有各自的属性可独立进行填充消阴显示。 3、体素法 体素法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三维显示,它将空间物体分成很多的体元素,如长方体、台面体,作为基本单元进行处理。体元具有真三唯特性。 四、地形的三维叠置技术 1)点要素和三维地形的叠置 2)线要素和三维地形的叠置 3)面要素和三维地形的叠置 五、DTM模型的可视化分析 1、通视性分析 两点之间的通视性(intervisibility)指在A点是否能看到B点。常用的方法: 1)剖面线分析法 2)射线追踪分析法 2、可视域分析 7.6 DTM模型的应用 一、 DTM模型在地图制图中的应用 二、 DTM模型在地形分析中的应用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