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鲁教版选修6《环境问题及其实质2.ppt

发布:2017-07-11约4.59千字共7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问题:一般是指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工业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采猎文明时期 结论 环境问题 人类对环境的作用 时期 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 研习要点一 环境问题的时空特征—时间特征 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以采集和狩猎活动为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气候危机 食物危机等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烧荒 垦殖 兴修农田水利 水土流失 土壤盐渍化荒漠化 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排放三废 地区性、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 总结: 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 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中得到发展。 1、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2、当代环境问题的新特点? 大范围、高危害 3、采取怎样的措施? 积极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 古巴比伦王国距今6000~7000年前,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谷地(今伊拉克境内),孕育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该文明依靠充足的灌溉水源和犁的发明使城市得以发展。 但是由于他们的灌溉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水坝和运河渐渐淤塞,河水漫灌和盐分累积使土壤逐渐失去肥力。美索不达米亚人没有机会来阻止环境的退化而衰亡。 一、人口压力 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⑴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⑵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速度显著加快; ⑶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趋势。 三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 ①人口倍增所需时间不断缩短 100年 30年 14年 13年 12年 ②净增人口状况: 每年 75,000,000人 每天 206,000人 每小时 8600人 每分 143.3人 每秒 2.39人 世界人口增长 苦难的母亲 人口增加 基数庞大 增长率高 人口压力大 环境问题 生态恶化 环境污染 大量索取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 进入环境的废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口增长地区差异表现: 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 家人口增长快,每年增长人 口占总增长人口的90%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 非洲28‰,拉美22‰, 亚洲19‰,北美7‰, 欧洲3‰ 世界各地人口增长 由于世界上各地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速度存在明显的不同,环境问题也明显的表现出地域性差异。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人口基数庞大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较之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破坏问题。另外,发达国家以邻为壑的态度,将污染严重的工业甚至工业垃圾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更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案例一: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人民在夺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各国在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还进口一些粮食,以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但是大多数国家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增长不多。特别是1971年以后,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粮食增长的速度,致使人均产量开始下降。近些年,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特别是中非、西非、东非一些国家情况相当严重. 请分析亚非拉粮食匮乏的原因。 粮食生产的地区不平衡; 旧经济秩序还没有彻底改变; 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还比较落后,国家还比较贫困; 人口增长过多等。 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 有计划的控制人口的增长 建立公平合理的国家经济新秩序 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途径: 产生世界粮食问题的原因: 案例二:缩小了的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每年雨季来临,长江水位暴涨,水位高于洞庭,江水注入湖泊,洞庭湖起接纳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冬季相反。因此,洞庭湖对长江水位起天然的调节作用。但近年来由于泥沙的淤积,湖底抬高,特别是周围地区为了生产而围湖造田,使湖面减少,仅1977年到1985年,其水面就减少了46%。这样,其分洪能力大大降低,致使1998年长江大水之际,中下游地区洪水暴涨,险象环生,直至造成九江大堤决堤,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 讨论:围垦湖海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案例三: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是一个林茂水丰的地区,后来由于森林被砍伐,地面缺少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支离破碎,土壤受侵蚀,肥力下降,生产能力降低,单产水平下降,粮食不足,为了获取较多的粮食,再去毁林开荒,扩大耕地,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讨论:毁林开荒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案例四:内蒙古草地的退化 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居民多以牧业为生。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大增,有些地区便开垦草地,种植作物,使牧区的范围缩小了。被开垦的地区,冬春季节地表没有植被,此时风力又很大,地表遭受风蚀,表土被吹走,逐渐变为沙漠。牧区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