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上课201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一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曲词以一人主唱的形式进行。 宾白就是说白,包括对白和独白。 科介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做掩泪科” 元杂剧的角色 《离骚》 《庄子》 《史记》 《少陵集》 《西厢记》 《水浒传》 爱,在幻想里,比在现实中更真实; 爱,在回忆里,比在现实中更美好; 爱,在舞台上,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 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据理相 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 第一部分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 【端正好】一曲,情景交融,写深秋景象勾起她的离情别绪。 【滚绣球】一曲,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 【叨叨令】以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 。 《端正好》 一、景物特征:深秋的萧瑟。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满地都是凋谢的菊花, 北雁飞向南方,早晨经霜的树林被离人的眼 泪染成了像喝醉酒一样红。 二、表达情感:衬托出莺莺离别时的痛苦、悲 伤与凄凉之情。 三、营造的意境: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 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 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 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 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四、表达方式:借景抒情。 五、修辞手法: 拟人—霜林醉。 设问—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归去得疾 恨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 车儿快快的随) 此恨谁知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至“专听春雷第一声”),是长亭饯别的场面,主要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第三部分(【四边静】至“小生就此拜别”),是临别叮嘱的场面, 《五煞》 写出莺莺对张生的缠绵深情,表现了她温柔娴慧的性格 。 《二煞》 对爱情应该忠贞。 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 第四部分(【一煞】至结尾),是分手后的场面,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一煞》 景物特征: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氛围更加萧瑟凄冷寂寞。 人物情感: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 人物情感 :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是写耳闻,进一层表现她的惆怅和眷恋。“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是写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这情景本来就够冷清凄凉了,偏偏这时候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的沉寂。听到马的叫声而见不到骑马远去的爱人。“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更加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营造的意境:化情入景,情景交融,展现了莺 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营造悲寂的意境。 《收尾》 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直抒胸臆,表达浓郁的悲愁。 (三)品味语言 《长亭送别》语言华美典雅,以富于文采为特色:(1)善于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情、景交融,情、境合一,富于意境美,语言委婉隽永。 (2)较多地借用或化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善于将古代诗词中典雅凝炼的语句,与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语言更具有诗化的特点。 (3)修辞方法多种多样。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 有书记载,一个姓杜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正想回家,却收到妻子寄来的诗: 良人的的有奇才, 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 君若来时近夜来! 这位妻子的诗句实在是够刻薄的,但她为丈夫害羞,希望丈夫趁着夜色偷偷回来的心情也十分真实。收到这首诗的丈夫,还会回家吗?因此不少人硬是困守长安,下了个死决心,不考出个名堂来绝不回家。 金榜无名誓不归 余秋雨《十万进士》 汉代有一位遭遗弃的女子用从一到万的数字串联起自己的凄凉心境,希望借此感动负心的丈夫。 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