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

发布:2017-04-21约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 单元过关检测(十四)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D.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 2.(2016·固原模拟)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D.“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 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4.“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5.一位历史学家在论述民国思想史时说:“它似乎为中国提供了一套能够全方位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它提供了一套完整、普遍和科学的世界观;这套世界观教人们摈弃了‘科学思想’名义掩盖下的西方帝国主义行为,并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咎于和封建军阀相勾结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这里的“它”指的是(  )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三民主义 6.“在中国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倒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材料所指“时代”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康乾盛世 C.维新变法时期     D.民国初期 7.(2016·郑州模拟)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B.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C.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D.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 8.基于革命实践的需要,孙中山提出借鉴马克思主义,表示“师其意而不用其法”,在中国要用民生主义。由此可见,民生主义与革命实践的关系是(  ) A.借新理论宣扬革命的正义性 B.用均贫富的办法来消除革命 C.以平等观激发群众革命热情 D.革命的首要问题是民生问题 9.孙中山明确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为此他主张(  ) A.平均地权      B.耕者有其田 C.扶助农工      D.节制资本 10.(2016·大同调研)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可知时间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  ) 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治意识 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2.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