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ICU业务学习分解.ppt

发布:2017-04-17约1.06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目录;;带吸引装置的套管 ; 协助气管导管的固定; 机械通气时,保证潮气量; 防止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误吸; 减少VAP的发生。 ;气囊压力;人工气道气囊的位置;胸片显示如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常规进行气囊压力监测 ,维持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30cmH2O之间 ;导管与气管间密闭不良,漏气 气囊上滞留物流下,致VAP率上升 ;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拍背;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体位;从气管壁的解剖形态上看:气管后壁的膜性结构缺少前侧壁软骨结构的支撑,压迫后易出现粘膜损伤,发生人工气道最严重的并发症——气管食管瘘,临床护理中注意不采取或尽量减少平卧位时间。 病人采取半卧位,每4-6h监测气囊压力1次,保持气囊压力小于30cmH2O。;任婵选择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100例,采用气囊测压表测量压力,最终得出吸痰后所测得的气囊压力与吸痰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因此,反复吸引气道分泌物后,应注意监测气囊压力,及时调整气囊容积,以保持最佳的气囊压力。 朱艳萍等选取96例建立人工气道、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插管的患者,对吸痰对人工气道套囊内的压力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吸痰可以引起患者咳嗽,从而导致气囊压力明显升高。 ;对62例机械通气病人采用不同体位吸痰监测气囊压力变化:病人平卧位吸痰时气囊压力为(54.27±14.65)cmH2O;半卧位吸痰时气囊压力为(44.26±12.06)cmH2O,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正常气囊压力为25-30cmH2O ,平卧位吸痰后有70.97%的病人气囊压力>30 cmH2O ,29.03%在正常范围内;半卧位吸痰后有53.23%的病人气囊压力>30 cmH2O ,46.77%在正常范围内。 不同体位吸痰后5min、10min、20min、>20min时气囊压力恢复正常范围内例数变化:半卧位、平卧位吸痰后10min病人气囊压力恢复正常范围者分别占91.94%、72.58%;大于20min后半卧位有1例未恢复气囊正常压力,平卧位有5例。 建议人工气道病人采取半卧位,吸痰后30min调整气囊压力。 ;观察吞咽反射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应用气囊压力监测表进行首次气囊校准后,分别于校正后2 h、4 h??6 h、8 h连续监测有吞咽反射组和无吞咽反射组的气囊压力。结果:校正后4 h两组患者的气囊压力经统计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Thank you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