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精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401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英语和信息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在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涉外经济与贸易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
1、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和分析方法。
2、熟悉本国和主要贸易大国的贸易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前沿知识和行业需求;
3、能够运用统计、会计等分析方法进行市场分析和研究;
4、具备必要的计算机能力及信息发现利用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开展电子商务。
5、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要求;
6、具有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应试能力,如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贸易业务员、报关员等;
7、具有综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所属学科、专业类
所属学科门类:经济学
所属专业类:经济与贸易类
四、学制和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经济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商务英语等。
六、课程结构及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平台 修读性质 应修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基础核心课程平台 必修 63 38.89% 选修 12 7.41% 专业课程平台 必修 22 13.58% 选修 16 9.88% 就业导向课程平台 必修 0 0.00% 选修 10 6.17% 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必修 31 19.14% 选修 8 4.94% 合计 必修 116 71.60% 选修 46 28.40% 实践教学(含课内实验、上机及单独设置的实验课、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35.49%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2学分 七、培养方案执行说明
1、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1)非集中周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按16学时计1学分;体育每学期计1学分。
(2)集中周次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校内课程实践(含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项目等)1周计1学分、16学时;校外实践(含军训、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等)1周计1学分、不计学时;毕业实习计4学分、毕业设计(论文)计6学分、不计学时。
2、课外创新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志愿者服务、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由学生自行安排完成,其学分由教务部、学工部组织认定。
职业技能证书 学分 发证单位 认定单位 说明 报关员 2 报关协会 学院、教务部 职业技能证书学分上限4学分。 国际商务单证员 2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学院、教务部 货代员 2 中国货运代理协会 学院、教务部 报检员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学院、教务部 外贸跟单员 2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学院、教务部 外贸业务员 2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学院、教务部 国际商务秘书 2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学院、教务部 国际商务英语BEC证书 2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学院、教务部 注:可根据行业发展,由认定单位对职业技能证书进行调整或新增。
3、学生在第七学期可以选择进行“专业综合实习”(10学分),冲抵就业导向课程平台的学习。
八、本专业教学执行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修读性质 学分数 教学时数 周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总计 讲授 实验上机 实践 基础核心课程平台 公共基础课 1422700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3 48 32 16 4 1 1422700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2 32 32 2 2 1422700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3 48 48 3 3 14227004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6 96 64 32 6 4 142270051 形势与政策 必修 1 16 16 1-6 142270061-4 体育 必修 4 118 118 2 1-4 142050011 军事理论 必修 1 16 16 1 1 142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