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公开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秀教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历史公开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秀教案 、设计的指导思想 1、 把握新课程的特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 把能力培养贯穿于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3、 本课的“第一”较多,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事件的特点、特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八七会议、三湾改编的意义及作用。 (二)方法和能力目标 1、“以线串珠”,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2、压缩记忆本课历史史实:两大起义一块地,两军会师建红军。 3、能够认识依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的正确性,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创造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井冈山革命道路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 三、教材分析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难点是为什么“向农村进军”。 四、教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怎样去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探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7月1日是什么节日? 生:党的生日。 师:建党节谁来说说来历?(学生回答略) 师:8月1日是什么节日? 生:建军节。 师:建军节是怎么来的?大家想不想知道? 生:想(知道的学生可以说说) 师:多媒体播放图片 生:观看有关国民党屠杀政策的图片。 揭示主题:师: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有没有退缩? 生:看了这些图片资料你有什么感想?(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随着国民党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此时的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段相关视频;《南昌起义》(3分钟) 1:南昌起义 方法:通过看视频你了解了那些内容? 生:(1)让学生自己从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去把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自主学习) (2)讲故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质疑。(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师:媒体出示 南昌起义:背景国民党大屠杀 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 朱德贺龙 经过:略(学生在书中找) 结果:占领南昌,起义胜利 师:接着放南昌起义的图片,学生识人物。 师:南昌起义的意义,同学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提示:8月1日是什么节日? 生:建军节。 师:这就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自从这一天,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谁能把南昌起义的意义再总结一下? 生:南昌起义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它还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师:同学们,有关南昌起义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起义军占领南昌,有南下广东?(课本中的动脑筋)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过渡:南昌起义后,同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内又发动了秋收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板书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1、让学生结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自读课文,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向农村进军、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等基本历史知识。 师:革命军攻打城市受挫,于是向农村进军,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且首选井冈山? 生:讨论分析并回答。 1)、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 2)、 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农村的生活。 3)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过渡;井冈山的革命军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同学们看课本中的一段歌谣。 师:媒体播放歌曲 教师: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革命的形势不断的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的影响逐渐扩大,这就有了后来的井冈山的会师。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会
显示全部